gzhao 发表于 2008-7-12 07:55

清醒认识国情

张颐武

   前几天在一个活动中遇到龙永图先生。他向我谈及了一个观点,我觉得相当重要。他谈到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我们面对的现实的问题的多样性和挑战的复杂性。我们在三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活力和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其实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状况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彻底改变,我们所面对的多重的不平衡的状况也还会长期存在,对于我们自己的状况的清醒的认识还是应该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就,还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面前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像大地震这样的意外天灾可能会对于我们的发展造成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复杂的影响。如最近的国际油价的高企就会带来极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其后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其负面的影响一旦持续,会对整个能源和原材料的定价体系造成根本的冲击,对于民生和生产的影响也是值得高度关切的。这些状况其实都要求我们防范风险的同时珍惜三十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谨慎而明智地选择发展的策略和方向,在复杂的情势下从容应对挑战。避免凭主观来估计现实的状况,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的理解来认知当下的现实。对于国情的充分地体认和深刻的了解仍然是当下我们寻求新的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所在。
这里的实事求是地,客观地看问题,其实是对于我们发展阶段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更为深刻的体认。如对中国的制造业的看法,许多人多有意见,觉得仅仅是挣的辛苦钱,是低端的,其智力和科技含量不高,难登大雅之堂,因此需要尽快升级换代,发展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将“中国制造”转换为“中国创造”。不少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于制造业都有相当的看法。这当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也切中了制造业的问题。但其实问题还有另外一面也需要我们认真地面对。一方面,经过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标志。它是中国在这一波全球化中成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的重要的支撑。更新换代当然需要,但“中国制造”所具有的竞争力和魅力其实也不可小觑。产业的转型和创造的追求固然重要,但“中国制造”的意义也仍然不能忽视。这是因为它其实也是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不少地区由于产业转型过快过急,也就产生了产业“空洞化”的弊病和问题,使得产业发展缺少制造业的基础而面临严重问题。这些前车之鉴也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迅猛,就业的压力也一直难以缓解。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教育的水平,让劳动者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非常重要,也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但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奏效的。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在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都具有适应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能力。所以,满足他们的就业的需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发展的机遇,其实也还是依靠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的持续的发展和繁荣。其实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积极的作为。
所以,一方面,我们追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当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必要的和不可或缺的。一面它使得产业链完整,能够承接中国创造的新的发展,使得新的中国创造也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的竞争。另一面,它也起到保证就业,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作用。因此,制造业并不仅仅是一种落后的产业,仅仅需要被迅速地转移出去。而是一个在当下的国际国内的环境下都仍然具有意义和价值,值得让它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在避免环境和高能耗等代价的同时发展好制造业其实也是我们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避免产业的转移过快过猛,避免人力成本提高过快过猛,让我们的理想契合于中国当下的具体的现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对于国情的理性和现实的判断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关制造业的问题,当然仅仅是一个方面。清醒地认识国情,其实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侧面。如从“软实力”建设的方面,我们其实也需要客观地看到国情的复杂和中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做更加实际和更加具体的工作。不仅仅追求高端的价值的弘扬,也需要在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面以更加灵活和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让世界理解中国当下的进程。这些都需要以对于国情的清醒的认识作为基础。
中国的崛起是改变中国自身和整个世界历史的深刻的进程,其复杂性和长期性都需要我们从容而清醒地面对,在这里,对于国情的深刻的认识其实是追求新的发展的基础。

唐志杰 发表于 2008-7-12 08:42

:D

花开叶散 发表于 2008-7-12 08:49

:D

周杰 发表于 2008-7-12 14:53

回复 #1 gzhao 的帖子

多难兴邦: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醒认识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