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hao 发表于 2008-11-7 12:29

农村女人的传统禁忌

吴治平


《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选载:          2007年5月的一天,我和助手翠萍一起到屏峰村调查,村妇联主任带我们去农户访谈,行之张湾一农户家门口,好客的女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到她家坐一坐,我们应邀来到她家。    这户人家的门前有一棵樱桃树,树上的樱桃熟了,鲜红的樱桃挂满枝头,女主人热情招呼我们摘樱桃吃,我和翠萍随女主人一起欢呼雀跃地上前摘樱桃,唯有妇联主任站在一旁看着我们摘,她始终不动手。我邀她和我们一起摘樱桃,她摇摇头。我问她为什么不摘?她说:“我来那事(月经)了,要是我摘了樱桃,明年这棵树就不结果了。”   我第一次听说这等事,感到很诧异,问她:“村里人都这样认为吗?”   妇联主任说:“是的,农村人普遍认为女人的月经血肮脏,来月经的女人身体不干净,碰花花不开,碰树树不结果,正在来月经的女人不能进新郎新娘的新房,更不能站在新郎新娘的前面,主人家要是知道了会记恨你一辈子,认为你踩断了新人的福气。正在来月经的女人也不能上‘月母子’(刚生孩子的妇女)家,若进了‘月母子’的房门会踩‘月母子’的奶水,导致孩子没奶吃,要是‘月母子’本人或家人知道了来月经女子上她家去的消息,也会怨恨她一辈子,甚至视为仇人。”   我问妇联主任这些禁忌是怎么来的?妇联主任说她也搞不清楚,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在农村,一些女性禁忌,很少有资料和文献记载它们,也没有反映在村规民约中,只是凭着老人们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而流传至今,村里妇女都知道,谈及这些禁忌和习俗,她们说: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嘛!    妇联主任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在村里特地收集了村里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女人的传统禁忌:    婚礼禁忌:农村几乎都是以男方为主,男娶女嫁,从夫居,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接送新娘。婚礼中,新郎家事先一定要请1—2名牵亲娘,由牵亲娘来迎接新娘子、铺床叠被和引导新娘的整个婚礼活动,只有生了儿子的女人才有资格担任牵亲娘这个角色,而只生女儿的女人无论她多能干多有地位也不能当牵引娘,这其实是歧视生女儿的妇女。婚礼仪式中,新郎新娘都要按“男左女右”位置,新郎左边(俗称大边),新娘右边(俗称小边),若新娘站错或坐错位置,婚后会遭到夫家的歧视。农妇红梅对我说:“当年我结婚喝交杯茶时因不懂规矩,不小心坐到大边(左边)上去了,男人当场就叫嚷起来了!当时我想,完了,我这一辈子可能都要受他的气,要处处让着他了。果然,后来我生了两个女儿,他动不动就掀桌子、打人,我要是反抗,他更来气,打的更厉害,只好忍着不吭声。我挨打,村里很多人说我不该结婚时坐反了位置。”
   寡妇禁忌:人们普遍认为寡妇的命硬,克夫克子,是扫帚星,村里不管哪户人家办喜事寡妇是不能去参加婚礼的,更不能见到新郎新娘。寡妇若再婚,农村人叫“二婚”,按传统规矩,寡妇结婚时不能从娘家屋里走,也不能直接到夫家,必须在外面找房子先住一晚,第二天才能从外面找的房子里出嫁,寡妇进夫家门时,还必须在门槛外面燃一盆火,寡妇要从火上跳过去,说是烧掉晦气后,新娘进门才能不祸害夫家。农村还有一句俗话:“寡妇不夜哭”,意思是说身为寡妇,要安心守节,不能在深夜里哭泣。“寡妇门前是非多。”要是哪个寡妇在寂寞的深夜里,一个人悲伤地哭泣,周围的人就会猜测:这个寡妇是不是想男人了?或是被某个男人欺负了?   祭祖禁忌:农村人很重视祭祖,认为祖先能庇护后人。最重要的祭祖仪式是大年三十烧香敬祖先,最隆重的是在神柜上供猪头,吃年饭前要把饭菜都摆上桌后,先给祖先盛上饭,酌上酒,然后举行祭祖仪式。很多人认为只有男人才是主人,是传宗接代的,男人烧香祭祖家里发旺些,所以敬祖时,叫祖先、磕头烧香的是男人,祭祖时女人要靠边站或呆在灶屋里。而且祭祀用的“圣器”女人不能碰,女人若碰了来年家里就会不吉利。
    节庆禁忌:村里有这样一句俗言:“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意思是说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见娘家年三十的火,若看见了娘家来年就不发财,不兴旺。所以,出嫁的姑娘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团年饭,但不能在娘家过大年三十的夜,更不能在娘家参加初一凌晨的出天方仪式。乡里人很看中元宵节,但出嫁女是不能看见娘家正月十五的灯,认为看了娘家也会不吉利。   农村人对清明节看得很重,家家户户要上坟祭祖,但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回娘家上坟的。农村人认为姑娘是人家的人,若家里有儿子,娘家的人不愿意女儿回娘家上坟,怕别人说娘屋里没有人,只有娘家无儿子的人家,姑娘才能回娘家上坟。祖先的墓碑上也只能刻上儿子和儿媳妇的名字,姑娘的名字一般是不铭刻在娘家祖先墓碑上的,人们普遍认为:“女儿不是传后人”   丧事禁忌:农村死了老人,是女儿女婿花钱最多,当儿子不但不用钱,有的反而还赚钱。出嫁的姑娘要请吹喇叭班子、请洋鼓洋号乐队到场,有几个姑娘就请几套班子,比着吹打。戏班子是现场点歌,点一首歌就是10块钱,由女婿们掏钱,还互相攀比,谁点的歌越多,花的钱越多,面子越光彩。丧礼中,“哭丧”的是女人,磕头的是儿子,端灵的是儿子,若死者没儿子,宁可让外侄或内侄端灵,也不让姑娘和出嫁女端灵,出嫁的姑娘连给死人烧香的香灰都不能扫。在很多地方,女人是不能送老人灵柩上山的,出殡时女人送殡至半路就要返回,人们普遍认为若女人在死者坟墓旁看见棺材入土下葬,以后死者家里的人就会只生姑娘,不生儿子,家族就不兴旺发达。
   “性”的禁忌:旧时农村有“洞房验贞”习俗,新婚当夜,新郎和新娘房事时要用一块白巾垫下,若新娘不见血那就不是处女,会遭婆家鄙视,而对于男子,虽然也是禁忌婚前有性行为,但实际上并不十分严格,有些地方甚至鼓励男子婚前在性生活方面的放荡行为。农村还有一句俗语:自家的房子“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女人回娘家或走人家,夫妻两口子是绝对不能在一个屋里睡觉的,因为人们认为女人的性是肮脏的,若夫妻两口子睡在别人家的一个屋里,这家的主人家就不会发财。还有,逢年过节敬祖宗或第二天要到庙里去烧香,头天晚上夫妻俩也不能过性生活,否则,女人的性会冲撞神灵。    男人的忌讳:凡是男人挑东西的扁担和挑草头的千担,女人是不能从上面迈过去的,男人早上出远门或做生意,若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是女人,男人心中就会感到不是好兆头,一般都绕道避开女人,若遇见的是一个寡妇,男人就更会感到晦气,认为寡妇冲撞了他的财运,男人这天就干脆不出门做生意了。   财产禁忌:农村俗话:“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姑娘从出嫁那天起,娘家的土地、房屋和其他所有财产与姑娘无关,姑娘没有财产继承权。     我很想了解一下村里男人是怎么看女人的这些禁忌的?在村麻将馆和代销店门口,我与前来买东西和打麻将的几个男性村民交谈:    我问他们:“为什么男人挑东西的扁担和挑草头的千担女人不能从上面迈过去?”    一个男人说:“自古都是女人比男人贱嘛,哪能让女人从男人的肩上头上迈过去?”男人们告诉我:按农村土话,男人叫“外头人”、“外当家的”,女人叫“屋里人”、“堂客”、“内当家的”。“屋里人”就应该在屋里做家务伺候男人小伢,“堂客”就是在堂屋里好好地招待客人,“内当家的”就是在自家屋里当家管小钱。村里一说那个女人再能干,人家还是不知道女人的名字,只知道男人的名字。再能干的女人,户口本上户主还是男的,在社会上立门户的也还是男人。    我问:“你们最希望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男人们不约而同地答道:男人都喜欢贤妻良母型女人。    我问男人:“那你们男人心目中贤妻良母的标准是什么?”他们答道: “女人长相要能对得起观众,能待得出去客;能下苦力,漂亮点,温顺点,贤惠点,心眼足点;在家里能出谋划策,还要会教育小伢。要是男人在外面受了气或吃了亏,回家后,女的要会劝男人,会安慰男人,不能吵男人,不能骂男人,更不能火上加油。”    “男人为什么要叫男人?因为难事大事都是男人干的嘛!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心中不能藏大事,一个妇道人家是干不了大事的,能干的女人招风、遭人说。要是哪家的女人比男的强,她的男人走出屋去会感到没面子。女人太能干了,男人就要吃亏,人家也会谈论这个男人:‘你的女人咋这么能干?’就这句话,男人的脸面上就受不了。”     从我收集到的这些农村女性禁忌看,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本位的,体现出的是“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贵女贱”、“男左女右”、“男上女下”、“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打着鲜明的男权文化印记。这些禁忌把女性牢牢捆绑在男性附庸和社会次等级位置上,正是在这种“文化级差”中,妇女的活动和作用被限制在农村社会公共领域之外。    看来,农村妇女的自卑和软弱习性,并不是女性自己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而是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塑造的,要想改变农村妇女的自卑心理和附属地位,就必须打破那些歧视妇女的种种禁忌和传统习俗,改变她们生存生活圈的文化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女人的传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