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30年
我眼中的中国娱乐30年文周周
人的一生太短暂,如同盛开的花朵,花期过后,随即便凋零。庆幸的是,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恰逢了改革开放。
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天,30年,仅相当于8分钟;然而这30年,却是极不平凡的。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5、60年代,中国人用了太多时间进行阶级斗争,解决温饱,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很长一段时间里,赶几公里路看一场露天的黑白电影,被视为最美好的娱乐方式。人们思想保守,拒绝一切外来,据说当时唯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大众电影》,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个愤怒的读者给编辑部写信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这一诘问在当时还引起过不少人共鸣。
然而,一切迷惘、彷徨、挣扎与压抑的情绪,在后来的岁月里得到了释放,并最终找到了坚定的答案。
1979年,广州某宾馆一家音乐茶座开店营业。这是大陆第一家音乐茶座,被当作中国娱乐市场重新兴起的一个标志。随后歌厅、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全面复兴。不过那时的管理相当严格,男女距离稍近些就会被提醒“注意点儿”,即便如此,1984年国家还是一纸文书规定“不允许开办营业性舞会”,全国舞厅集体遭受当头一棒。这一限制直到3年后才得以解冻。在经过近十年的阵痛后,中国娱乐业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1989年底,卡拉OK从日本传入中国,以最快速度从沿海蔓延至内地,成为中国娱乐业最有群众基础的一项产业。十年后,一种名为“量贩式”的KTV,纷纷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出现。“麦乐迪”、“好乐迪”、“钱柜”、“新天地”渐渐进入人们视线。
歌舞厅、演艺吧、酒吧迅速出现。据称在1993年,北京最早的夜店,一杯洋酒通常卖到了100元高价,在当时却是趋之若骛。金钱只是买醉的一纸媒介,中国人禁锢了多年的狂欢欲念得以宣泄。从慢摇、清吧到热舞会所,从爵士乐到摇滚,顶尖DJ的轮番来袭,饮酒尽欢的迷幻夜场,遍布街巷的灯红酒绿,在宣泄人们情绪的同时,也拷量着道德底线:是愈夜愈美丽,还是愈夜愈堕落?是纸醉金迷,还是从欢场中速速抽身。
回顾这30年,不得不提电视,它在中国娱乐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风靡;1987年第五届春晚,一个蓝眼睛混血儿奔放的舞姿,在冬天里点燃了大火,《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内地迅速流行,当时央视还收到过好几麻袋年轻姑娘写给蓝眼睛的“交友信”。
央视开启了中国电视娱乐的一扇窗口,“内地娱乐第一台”湖南卫视则将其推向了顶峰。1997年,湖南卫视首推一档娱乐性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凭借其上星优势在全国一炮走红。从此,一股娱乐旋风席卷全国电视荧屏。2005年,湖南卫视又推出“超级女声”,全民超女、集体疯狂,万人逃课大报名,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
还记得那年,繁华盛夏,超女长沙论剑,一决江湖。那时,李宇春最火,她登上了美国人的杂志封面,成为了“亚洲英雄”。那时,全国人守着湖南卫视,拿起手机编发短信,中国人有多少年不曾为同一件事集体心跳! :D :victory: :D :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