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清静无为的真常之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空洞虚无,至为微妙,完全不同于凡见的万事万物。天性纯全,未被后天机智情欲凿丧的上等之士闻之,必能领悟其奥妙,躬身以行。天性半备的中等之士闻此道,虽能略知其中奥妙但较肤浅,半信半疑,因而若行若止,顾虑重重。下等之士,其天性全被七情六欲、机智巧诈而蒙蔽,不知进道修德,只想贪享世味,追逐名利,其心其行,背道而驰。因而,他们闻知恬淡无为的大道,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哈哈大笑。如果不被这般人嗤笑,就不足以显示它的重大意义了。“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关于上士闻“道”的勤行、下士闻“道”的大笑,于此立言明示:
明了大“道”的人,不露锋芒,含藏内敛,不尚机智,庸庸愚愚,似无所知;对大“道”有进向的人自然无为,潜默自修,暗然自养,事事不敢为天下先,处处以为已不足;讲“道”之人,言行举止,平常自然,于众生同处,而丝毫不出风头,无异常人。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无为”之德,谓之“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而,广大之德,亦如空谷一样,不见其德。
大白妙道之人,修内而忘外,不择贵贱,不介是非,忘其尊卑,居下而自安。
有大德的人,谦虚自慎,常常感到自己德不足。
建德之人,虽积德已厚,却自以薄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