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到底是不是主流文学?赵文川
很多人喜欢把纯文学和网络文学以对立面的方式放到一起,网络文学的甫一出现,便是如此,直到现在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成为准主流文学,仍然有很多人如此。最近在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纯文学从始至终根本就是个伪概念,被读者认同的文学才是主流。
这不是臆断,而是事实。2008年,百度搜索排名前一百位的文学作品,除了红楼梦等少数经典作品外,有80部是网络文学作品,百度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有8个源自中文网络原创小说的优秀创作和传播平台——起点中文网。目前起点最受欢迎的小说盘龙连续数个月高居百度搜索榜前十,以昨天(2月10日)为例,超过小沈阳,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关键词。google的情况也类似。再说一个哭笑不得的数字,起点中文网最受欢迎的前十名小说平均被盗版率达200万次。谁都不否认,中国已经有2.9亿网民,网络应用应该已经是主流应用了。换句话讲,在现在的文学市场上,主流的网络读者将选择票投给了网络文学。在易观国际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网络文学同时也成为手机上网最主流的应用之一:从手机网民的搜索行为来看,以目前最为流行的来自起点的两部网络小说《盘龙》、《神墓》为例,2008年11月“盘龙”在全部关键词搜索请求数排名中位居20上下,日搜索请求数最高可达2202次/百万次;“神墓”搜索请求数月初略低于“盘龙”,中途一度小幅超越,但是随着11月底《神墓》网络连载结束,其搜索请求数和排名明显下滑。其次,从主要的网络文学站点流量来看,起点中文网(qidian.com)、移动书城的日PV都在4000次/百万次以上,在全部站点的PV排名中位居20-30名之间,尽管落后于一些综合门户,但作为垂直类的移动互联网站点,排名靠前。
有人批评网络文学现在多是玄幻、穿越、架空类作品,和主流无关。但殊不知,在国外,类似《魔戒》《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金刚》等小说,早已成为阅读主流,不仅成人和孩子都喜欢,而且还被拍摄成电影,围绕这些小说所开发的边缘产品,已经让它们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
近年国内网络文学涌现出不少诸如《鬼吹灯》、《星辰变》、《庆余年》、《宦海沉浮》等优秀作品,在网络上的平均阅读率已经超过了2000万次。不仅线上火,线下也火,在这些作品的带动下,网络文学创作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据统计,来自于网络的内容线下出版一年总印数已经超过1000万册。网络文学成为主流的另一有力证明是,天下霸唱、当年明月、慕容雪村、宁财神等等一大批作家,正在成为图书市场和影视领域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的作品长期占据的畅销书排行榜,他们在制造着阅读流行,他们在引领着小说创作的走向……我相信在起点中文网等几家经营正规、并且有着文学理想的公司的推动下,网络文学会越来越接近汉语文学的核心价值——作品在拥有通俗性的基础上,能够贴近时代,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尽管他们现在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我们再去看中国经典小说中,用现代的眼光看《红楼梦》,它其实就是一部架空小说,起点中文网有部名为《庆余年》的小说可以与之对应;《西游记》是一部奇幻小说,网络最新流行作品《星辰变》便继承了它的优点。如此种种。
诚然,网络文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像刘震云在半年前我的发布会上就说过网络文学有很多错字,网络文学也有结构上不那么缜密,措辞上不那么讲究等问题。但是,作为最有生命力的文字,这点已经毫无疑问了。回想90多年前中国第一首著名的白话诗,胡适的大作: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幼稚是幼稚了点,但确实开拓了一种新的风气,并在此后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另一条道路。两相比较,倒是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近来我也一直在想纯文学这个概念。我是学文学批评的,在我的经验中似乎从来没有过纯文学这个词汇。或许,纯文学有点像纯净水,看起来很美,但营养价值值得推敲。历史上最好的文学时期,似乎都没有过“纯文学”的提法,《诗经》没有,《红楼梦》没有,最初的白话文没有……
文学的价值在于阅读和传播,也许到了“纯文学”这个词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未来的文学将不会有那么多人为的“三六九”等级划分,过年前王朔和我电话,就提过,起点中文网的一些小说有稚嫩的地方,但不少作者确实很有实力,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这样的判断我认为是大概准确的。
大概十年前,我和作家张抗抗聊天,探讨过十年后人们会不会不再用笔,而用电脑写作。几个月前,我们又探讨,几年后人们会不会直接在线写作。正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用笔一样,我相信,全民在线写作用不了十年。我也深信,网络文学日后也必将去掉“网络”二字,到时候,网络文学这个词也就该推出历史的舞台了。 :D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中文网络文学的20周年纪念
裴钰
“告诉未来的世界……在严冬一无所有之际,只有希望和德行存活……必须迎上前克服共同的危难。”这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名言,可以用来描述中文网络文学20年的沧桑巨变。
目录:
网络文学的编年简史
网络文学的资源简史
网络文学发展的真正忧患之处
网络文学拥有主流影响力的路径
20年,让我们铭记华盛顿的名言
对于网络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时间,有的朋友认为是10年。而用历史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中文网络文学应该有整整20年了。
20年了,中文网络文学,在2009年,走到了“20年大庆”的纪念之年。我们应该好好纪念一下。
网络文学的编年简史
第一个网络文学小组
在1989年,国外一群中国留学生,组建了自己的中文网络文学小组。他们用listserv的方式向留学生群体发送作品目录和摘要。虽然受众面比较小,创作量不大,网络技术方式比较落后,但是,在20年前那样的技术环境下,确属不易。万事开头难
第一位中文网络文学作家
他叫“少君”,在1991年4月,他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奋斗与平等》,少君由此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文网络文学的作家。
第一篇网络中文小说
少君的《奋斗与平等》,就是有史以来第一篇网络中文小说。
第一位网络诗人
是诗阳,在1993年3月,他开始网络诗歌创作,他用电邮网络的形式开始发表。
风如何系在缆上,
船如何依然逆时而行
如何在静止的瞬间越位,
如何与自己重逢,
又穿越自己
我们如何在光天化日落水,
如何失足逃回昨夜
如何颠倒黑白,
如何比岁月更悒郁
心如何失重得比肉体更快,
生命如何变得比时间更短
如何比坟茔更空,
如何又比命运更加幸运
——《人类的宣言 水祭》节选
第一次全球性的传播
1991年,北美的中国留学生,开始用新闻的方式,面向全球互联网,传播中文网络文学作品。从理论上讲,全球网民可以即时阅读用中文写成的文学作品了。
第一个网络诗歌刊物
1995年,出现了第一个网络诗歌刊物《橄榄树》。
第一个女性网络文学刊物
1995年,出现了第一个女性网络文学刊物《花招》
第一次在中国内地的传播
1997年11月2日,对于中文网络文学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叫“老榕”的网友,在“四通利方”论坛里发表了网络散文《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中文网站第一次用非比寻常的速度大量转载,在内地引起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文学,第一次在内地开启了传播大幕。
第一个网络文学的创作高潮
对于网络文学的年代划分,之所以有“10年说”,源于中文网络文学第一个创作高潮,出现在1998年。
1998年3月22日,蔡智恒(痞子蔡)在凌晨寂静时分,守在电脑前,开始往BBS上连载自己的作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作品,标志着中文网络文学第一个创作高潮的到来。同年9月,这部小说在台湾地区正式出版,立刻引发阅读狂潮。这部网络小说也极大地轰动了中国内地的高校。
还是1998年,《活得像个人样》出现了。
1998年,香港地区网络作家黄易在网络上发表了《大唐双龙传》、台湾地区网络作家莫仁在网络上发表了《星战英雄》。
这一年,中国的文学门户网站和个人网络书屋大量出现。
网络“四大名著”的出现
1999年,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内地出版了简体字版,发行量突破了50万册。从销量上来讲,已经击溃了同年几乎全部的传统长篇小说作品。
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传》出版
2002年,出现了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及林长治的《沙僧日记》。
从1999-2002年,世纪之交,这四部里程碑式的网络长篇小说,开启了网络文学的第一个“盛世”。
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文学走进了“创作盛世”,作家和作品如井喷一样出现。由于离现在太近,情况也被网友熟知,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网络文学的资源简史
网络文学依附于互联网,就像传统文学依附于印刷术一样,我不是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而是从传播角度来分析。
1.1991年——CN域名
1990年11月28日,中国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1991年,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别连入了NSFNET。中文互联网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CN域名,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的“摇篮”。
2.1995年——内地网吧
1995年,中国内地出现了网吧。为众多还没有电脑,没有登陆互联网的人,提供了网上冲浪和网络阅读的场所。1996年,网吧在内地迅猛蔓延,内地网民第一次出现了激增。网吧的出现,为网络文学带来了巨大的传播空间。这是网络文学走向创作高潮最关键的传播因素之一。
网络文学发展的真正忧患之处
很多人把网络文学的忧患之处,归结为创作质量和格调,我并不认同,网络文学诞生仅仅20年,传统文学诞生已经数千年了,网络作家才“20岁”,传统作家,从屈原算起,2000多岁了。用2000多年的传统文学的标准,去衡量20年的网络文学,真的有种“歇斯底里”的味道,不值一驳。创作质量和格调问题,交给时间和历史吧,慢慢解决。
真正让我感到忧患的地方,是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不高。我们对网民人数这个数据过分看重,比如,,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上网人数达到2.98亿人,宽带上网人数为2.7亿人。从这个数据来看,让人振奋。可是,互联网的普及率这个指标呢?
2005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新西兰(76.3%)、冰岛(75.9%)、瑞典(74.9%)、丹麦(69.4%)、香港(69.2%)。同一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7.9%
到了2007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升到了9.4 %。同为发展中国家,土耳其是13.7 %, 巴西14.1 %。同一年,亚洲国家普及率平均数为10.4 %,全球普及率平均数为16.0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不仅在世界下游,而且在亚洲也是下游。这里,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美国,68.7 %;日本,67.2 %;韩国,67.0 %;德国,60.6 %。和内地比较,中国台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0.3%。
互联网的普及率,直接决定着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中国低下的互联网普及率遏制了网络文学进一步的发展,现在,通行的影响力模式是,网络发表+传统出版,起点是网络,终点还是传统出版。网络文学影响力的“脖子”就这样,被“线下”掐捏起来——这是让我特别不安的地方。
网络文学拥有主流影响力的路径
网络文学依赖于互联网,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比不了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的影响力可以借助传统媒体扩大,而网络文学则非常依赖于互联网的普及率,要保证足够多的读者能够上网阅读,能够在线浏览。怎么办?我的想法是:
1.垄断企业必须大幅度降低网费、宽带费,全国实行差别不大的网费标准。
2.积极推进网吧建设,降低网吧经营准入门槛。
3.停止对网络的错误引导,网络不是低俗的地方,不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地方,一定要放弃这种误导。引导家长帮助孩子上网。
4.从思想上来说,把互联网的普及率,和铁路里长、公路里长、电网覆盖率这些指标,同等看待,推动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思想转变,铁路里程越长当然好,公路里程越长当然好,电网覆盖率越大当然好,互联网普及率呢?当然是要全力增加。拿出建设电网的决心,去普及互联网,国家投资建设电网,为什么不可以投资去普及互联网呢?在互联网普及的问题上,不要与民争利,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拿2209亿去投资修京沪高速铁路,拿出一个零头投资给全国宽带普及,也是说得过去的。
20年,让我们铭记华盛顿的名言
今年,中文网络文学20岁了。对于互联网来说,一个20年,足够沧桑,足够感慨,我记得奥巴马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
让我们铭记这一天,毋忘我们是谁、我们走了多远的路。在美国诞生的一年,在最寒的岁月,一小群爱国的人在冰封的河畔,围拢一堆营火余烬取暖。首都失守。敌人进攻。白雪染血。在我们革命成果备受疑惑的时刻,我们的开国父亲下令向人们宣读:“告诉未来的世界……在严冬一无所有之际,只有希望和德行存活……,必须迎上前克服共同的危难。”
我们不要忘记,在中文网络文学初始的日子,没有博客,没有宽带,没有五笔输入,没有WIN95,几个理工科的毛头学生,用着DOS,鼓捣着386电脑,拿着软盘,在没有女孩子陪伴的深夜里,寂寞地敲字,在周末校园舞会的浪漫之外,孤寂地写作,虽然这样的写作一无所有,但是,他们用追求爱情一般的热忱,用可爱的呆头呆脑,去网络写作。
华盛顿说“在严冬一无所有之际,只有希望和德行存活”,我要说,在网络写作一无所有之际,网络作家,他们的希望就是对文学的热忱,他们的德行就是执着的品质,网络文学存活下来了,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他们成了新锐的奥巴马,而让传统作家统统成了古埃及的法老王。我坚信的是,未来的网络文学,她的灵魂依然是这份对纯粹的热忱,这份高贵的品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