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风散人 发表于 2007-8-26 08:38

<太极太玄体系>节选(5) 以易学原理研究月地日运动的新进展

月亮、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能否用最简明的数学式表达呢?现代天文学家、数学家为这种三体运动建立了多种方程式,去求解若干未知数。
如前所述,本世纪初即有人根据太阳系结构这一大模型去类比于原子结构,从而逐步建立、修正和完善了现代原子结构学说,使人类进入了核时代。今天,我们能否反过来,用现代已了解得比较多的原子结构模型来类比于太阳系结构呢?类比,在科学思维中是一种很有
价值的思维方法,因为人类一再发下,自然界存在着自相似性。“根据不同系统间存在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已经启发人们在许多新的领域
建立起新的科学理论,哈肯把不同系统中的相变同激光类比建立了协同学。哈肯认为,类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一旦在一个领域里解决了一个问题,它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另一个领域。这个系统可以作为另一个不同系统的模拟计算机。普利高津进一步指出,分析问题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把对被研究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参与系统的性能加以类比,就能确定最合适的模型类别;然后,于过简单类比的阶段,在所选用的模型的框架内在认识每一个问题的细节,并进行具体的描述。”
类比和演绎,实际上构成了科学分析方法的两个侧面。在深入分析某一未知领域时,往往要使用演绎发方法。在对某一领域的某些细节有所了解而将其归类,从而深化认识时,往往要使用类比的方法。在人类的实际认识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常常交替使用。例如,利用已知公式、定理来求解某一问题,从本质上看,既是演绎方法的应用,又是类比方法的应用。似乎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两种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演绎是纵向的类比,类比是横向的演绎。本文就是以太极太玄模型横向类比于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又由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横向类比于月地日系统的周期变化,从而在前人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古来而又全新的结论。
宋岵庭、褚志宏根据运量运动的观测资料,得出:近点周与公合周(即近点月与朔望月)具有413天的平均会合周期,既对日地连线而言,月亮近(远)地点同朔(望)点经过413天以后会合,回到周天背景上原来的位置。本文称这一周期为月亮远9近)地点回归周。
朱灿生以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分析了月地日这一开放系统的运动,揭示了一系列月地日运动规律,如:(1)15近点月构成月亮的一个回归周期,相应的为14朔望月;(2)月亮在近点地点和远地点之间作风箱式周期运动,每一近点月包含着4个特征点(四象);(3)每一特征点包含着速度V和加速度a这两个变量的极值或0,两个变量互为消涨,呈嵌套结构,从而起着自调节作用;(¥)每相邻的4个特征点构成一组四象,一周15近点月,四象经15次编码,即为六十卦,16近点月构成首尾相似的封闭周期,四象经16次编码,即为八八六十四卦;(5)由此可见,四象是稳定的结构单位,八卦是四象的编码。
傅立勤在朱灿生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中医运气学说和干支纪年问题时,列出了如下一写关系式:
60年=12. 7/19Х60≈742.1朔望月
60年=413.32天Х742.1/14≈413.32天Х53
60年=27.5545天Х15Х53
6年=41.33天Х10Х53÷10=41.33天Х53
5年=34.44天Х12Х53÷12=34.44天Х53
4年=27.5545天Х53
1年=1/4Х27.5545天Х53
这里出现了一个常数53。可惜傅立勤并未指明它的来源,只是认为“计算过程只能感出现的53一数,似属自然常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际上,最后一道等式是最关键的等式,其他等式均由此演化而来。

唐志杰 发表于 2007-8-26 13:49

:04:

玉琢 发表于 2007-8-26 17:26

:paishou:

花开叶散 发表于 2007-8-28 10:50

: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太玄体系>节选(5) 以易学原理研究月地日运动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