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这场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中,中国和新兴经济国家有可能成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希望。本文将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可能走向作一探讨。
从担心过热到担心衰退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9.9%(高于过去30年的年均增长9.8%),全年的增长估计会在9.5%。虽然和2007年的11.9%相比,已是明显下降,但和2008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只有2.5%相比,中国仍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经济体。现在国际和国内都在关注中国2009年的经济情况,各种不同评估预计中国增长可能在7-8%,甚至可能更低。但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在2009年只有5-6%,在世界经济中也还是第一位的。
2008年初,中国在连续五年GDP双位数增长后,经济发展继续过热,并在国际油价,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出现通胀迅速上升的趋势。为了控制可能失控的经济,政府在上半年引进了从紧的宏观控制手段,希望能引导经济软着陆。但到2008年最后几个月,政府面临的完全是预料之外的另一种宏观经济景象:严重的经济下滑,甚至通货收缩。中国的领袖们从未经历过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这样大跨度的经济情绪变化:从对过高增长的担心,到对止不住经济下滑的恐慌。
2008年10月,当第三季度的GDP增长数据揭晓只有9%时,政府还没有认识到强烈的经济下滑压力。他们还认为这是上半年的控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和由于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中断了一些企业生产的短期影响。
但11月份数据更是惊人,工业生产的增长只有5.4%(10月份时是8.2%,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2.2%(10月份增长19.2%),这是过去7年来的第一次,当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政府开始不再怀疑经济正在急剧下滑,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将在明后两年,用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900亿美元)的组合财政措施来刺激经济。
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阶段,许多中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相信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是分离(decoupled)的。中国政府对内有财政结余,对外有外贸顺差,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并继续实行对资本账户的控制。上海A股的指数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中已经下降了60%,很难再大幅度地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到2008年10月,金融海啸把美国和日本卷入经济萧条时,中国仍然比较乐观,相信中国的实体经济(生产和出口)能帮助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严重的外部冲击。很多人都认为从技术上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受内部需求,特别是国内的投资推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