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之前,诗人对牛没有特别的感情。从《诗经》到唐诗,牛基本上都只是点缀风景的道具,地位跟羊没有区别。诗歌里,常见“牛羊”连用。
《诗经》提到牛的例子,最有名的是《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分两节的诗里,各有一句写到牛:“日之夕兮,牛羊下来”,“日之夕兮,牛羊下括”。意思都是,太阳下山了,牛羊回圈了。不能说诗人对牛完全没有感情,但基本上是写景的点缀。诗中跟牛并列的,除了羊,就是鸡,“鸡栖于埘(桀)”)——鸡都站在木桩上休息过夜了。
唐诗有不少写到牛,写得很美,其中一些堪称名句。例如: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杜甫《返照》)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钱起《题玉山村叟屋壁》)。
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卢纶《和李使君三郎早秋……》)
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韩愈《病中赠张十八》)
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张籍《野田》)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杜牧《陵阳送客》)。
这些诗句中,牛仍然是点缀农村风景的道具。到李白等诗人笔下,牛更成了他们下酒的佳肴: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戴叔伦《行路难》)
可怜的牛!
牛的处境,到宋代诗人笔下,有了明显的改善。请看:
人家牛马系高木,唯恐牛躯犯炎酷(张耒《劳歌》)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点点归(张舜民《村居》)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
张耒的诗要表达的意思,虽然是,百姓比牛马还要辛苦。但是他的诗中毕竟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宋代农民懂得体恤牛马的辛苦。张舜民和李弥逊的诗,表面上看,牛也是农村景物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有两点不同于唐诗:一是,牛已经是单独出现,羊马鸡鸭不再跟牛相提并论;二是,牛都是诗中的主角,而不是人物出场的陪衬。此外,“牛背无人卧”可以读出农民体恤牛的辛苦,“牛卧春犁”不妨读出诗人对牛的贡献的赞美之情。
宋代更有两位诗人,不再把牛当作低贱的畜生,而将牛的贡献提到了人格的高度加以颂扬。这两位诗人就是孔仲平和李纲,他们的诗都很有名,值得所有人在牛年里大声地背诵一遍,默念数遍:
——孔平仲《禾熟》
——李纲《病牛》
大家都说,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我认为,这种感恩之心,不应该局限于人际关系上,也应该推广一下,包括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动物,例如牛。牛年吟诵唐宋诗歌里关于牛的名句名篇,是有趣且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2009-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