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庄子是道家代表,总是提醒人减少造作、顺其自然,以求安其天年,长保平安快乐。在〈庚桑楚〉中,他描写一位年纪较大的学生在老子门下学习,特别请老子谈谈如何养护生命。老子在回答时,以九个问题让学生省思。我们由此得知庄子的养生观。
一,‘能抱一乎?’,意思是:能保持完整的生命吗?如果太过忙碌,让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变得琐碎而凌乱,并且由于外务太多而分散注意力,以致自我也陷于分裂状态,这些正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若想保住完整的生命,就须给自己安静沉思的机会。
二,‘能勿失乎?’,能不失去本性吗?我们每隔一段时日,就须反省自己一路走来,是否离开原本单纯的本性越来越远了?是否早已忘了年轻时的怀抱与志趣?
三,‘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够不靠占卜就知道吉凶吗?古人遇到问题,常以占卜来解惑,这是因为大家受制于主观的欲望与成见,以致无法看清处境与合理推论。如果只问占卜,很可能终身陷于困惑之中。我们对于算命看相,也应该作类似思考。
安于角色职位活在当下
四,‘能止乎?’,能安分吗?安于自己的角色与职位,尽好自己的本分,自然心情平静、活在当下。
五,‘能已乎?’,能知足吗?老子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在此要问:知足的对象是什么?对于‘名利权位’若是不知足,则将造成竞争、斗争与战争。但是,对于寻求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则不可画地自限,因为这些方面的不知足,将会让人日渐提升自我,化解对自己的执着。
六,‘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不要求别人而反求诸己吗?佛教说‘求不得,苦。’与其求人,不如求己。西谚有云:‘人生有两种快乐: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二是享受你所有的。’若是只知前者,则终身劳苦不堪;若是领悟后者,则快乐将如影随形而无处不在。
七,‘能悠然乎?’,能无拘无束吗?既然所要求的是自己,就可以无侍于外。然后在任何时空环境及状态之下,都不妨自得其乐。心中无欲,则少受拘束,既不会追逐时尚风潮,也不会在意闲言闲语,而是一派轻松悠闲,可以从容不迫地过日子。
八,‘能侗然乎?’,能无知无识吗?知识是文明进步的利器,但是学海无涯,若是一昧求知,结果将是疲累不堪,并且难免陷入与人争论的困境。当然,所谓无知无识,并不是要人做个文盲,而是期许人少用聪明智巧,少用心机谋略,然后才有可能顺其自然。
顺应万物是养护生命之道
九,‘能儿子乎?’,能像婴儿吗?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随顺气息,追求柔和,能够像婴儿一样吗?庄子在此进一步描述。
‘婴儿整天啼哭而喉咙不会沙哑,这是因为气息纯和到了极点;整天握拳而双拳不会弯曲,这是因为配合他的本性;整天睁眼而双目不转动,这是因为心思不受外物干扰。走路时不知要去哪里,安居时不知要做什么,顺应万物,随波逐流。这就是养护生命的道理了。’
接着,庄子描述至人(抵达最高境界的人),说他‘与大家一样在世间饮食,在自然中同乐,不因人物及利害而扰乱内心,不参与标新立异,不参与图谋策画,不参与具体事务,无拘无束地去,无知无识的来,这就叫做养护生命的道理了。’
简而言之,庄子希望我们把注意力从外界渐渐收摄回到内在,行动时则以‘无心而为’为原则:做好该做的事,但不存着刻意的目的。如此将可适度超越福祸的考量,也减少一些人间的烦恼与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