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并非眼睛决定的,而是脑中的认知决定的——这句话在电影《寻龙诀》里出现过,但绝不是戏言。
十九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探索能量与物质间的关系。不断的探索中,牛顿宇宙物质理论开始崩塌,人们开始了解物质是虚无的,一切都只是幻觉,认识到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是由能量组成,有点万物皆灵的意思。
Niels Bohr 说:每一个我们称为「真实」的东西,都是由「不真实」的东西组成的。」
物理原子是由能量漩涡(不停地旋转、振动)组成,每一个漩涡都放射出自己独特的能量样式。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观察、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答案是我们是由能量与振动组成,并放射出个人特有的能量样式——能量第一影响到人的就是认知和思维。
所以,我们整体的五感六觉也是基本在被认知也就是思维所左右。认知是带有强社会属性的——是在宇宙大时空的能量所影响下,所形成的,而且绝大部分是集体共识。
每个阶段的集体意识又有着不同的偏向。北宋的易学大隐邵康节先生冬不炉,夏不扇,潜心研究的《皇极经世书》就以数观物,分日月星辰对应元会运世,定义“一元”于宇宙为是一昼夜,也是一次大循环,一元之气化生万物,万物各自发展到一元的年数后,又会重新打回一片大混沌,进入到下一元之中:
因此在每个阶段中,能量的主题以及各个空间的形态都是不一样的,很自然,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思维观念就会产生了差异。这里要搞清楚一个因果,人类文明的发展当然源自于人类自身攀登的努力,只是在其背后依然有着能量的定义。
这原本没有什么对错,只是宇宙间的规律,老子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是人在各个阶段的能量影像下,对于万物的认知不自觉就跟随流转,这既是佛家所说的“迷”和“幻”,从字眼来看,似乎有些要去解脱的意思,但我并非对于社会性的共识以及集体意识统一打上某个正面或者负面的标签。生活其本身的也就是不断辨识万物本质的平台,打碎了平台,谈何成长了?但是我们要必须承认的是,就是对于万象万物的本质,我们很容易被不断循环的能量所影响被带离了“中正点”,所以这样去理解儒家所说的“中正”并非只是只在道德属性,而是格物致知。
“太急”导致了失衡
而道家说太极,其中心点也就是中正点,中正点便于让我们认清楚万物的本质。在修炼或者哲学的范畴是意识生命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则能帮助我们趋利避害,做出合乎天地之道的选择——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因此易学中的诸多术数为何能测算过往,以及帮助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场景其本质都是在“破幻见真”,一来预测师本身不在局者,相对清澈;二来就是根据能量属性来推演事物的进程——只是预测逐渐发展为了一个职业,又由于其神秘性,难免在预测的过程中将其作用渲染和放大了。也因此,很多易学大家一直在推崇易学的思维,无非是易学的术数。这其实是个两难,光说思维的易学形而上,难有体验;而如果没有思维的术数,又更容易被世事所迷,得不到自我的修正和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