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黨國的背叛者?被中國年輕人鄙夷的「台灣中國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2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黨國的背叛者?被中國年輕人鄙夷的「台灣中國人」

撰寫:林犀
2021-05-27 17:58:01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27 17:49

5月27日下午,台灣宣佈本土新增共超過六百例,十三人不幸死亡,這個情景絕對不容樂觀。但在當下的台灣政壇,「是否向上海復星購買疫苗」仍持續在打口水戰。

而在大陸,對於台灣政府官員擊部分輿論的態度也感到非常不理解,「都這時候了,還在用意識形態區分疫苗」。

當然,「快快統一,太煩了」的聲浪同樣巨大,在近年來每當有台灣新聞,都有許多這樣的留言。隨著兩岸民間對立升高,加上大陸民間對臺灣社會(及國民黨等藍營)「同胞情誼」之想象破裂,在臺灣議題上喪失了耐性。
「兩岸橋樑越來越難做了,那種很明確鮮明『支持大陸統一臺灣』的自然沒問題,其他的如果出來說話,如果不那麼明確表態,有時反而會受到質疑。台灣人覺得你是藍營、你親中,大陸一些人會質疑你『獨台』。」生活在北京十多年,一名自認希望兩岸相互瞭解、自認「文化中國人、立場偏藍」的台灣朋友私下表示。

在兩岸交流相關的圈子中,更不乏認為交流越來越「難做」之聲音。

現在的兩岸橋樑已不同於之前,現在越來越多臺灣九零後來到大陸,拍影片放上Youtube或B站、今日頭條等平臺,講述自己在大陸的生活故事。但在過去,媒體上的「兩岸橋樑」多以國民黨等藍營為主的群體(兩岸買辦),還有臺商、台乾等為主。

其中,有一部分過去立場偏藍(至少「不綠」)的「兩岸橋樑」,反而比較難融入現在的大陸網路,或是更難理解這個時代。

「台灣中國人」的複雜中國情

先舉幾個未必恰當、但有些相似的例子。一是過去在大陸也非常活躍的台灣作者龍應台,從推崇到諸多爭議,不必贅述,但其身上有幾個特質:外省後代、對大陸的土地有一定情懷、過去文章也多以「中國人」自陳(至少是「文化上的中國人」)。

曾經一度,龍應台的作品是許多大陸年輕人書架上的熱門。

後來,大陸社交平臺豆瓣對她有一個評價是「讀龍應台的長大了,她還停留在那裡」。她或許自認是「中國人」,但年輕一代認為她與大陸社會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前成都領事館夫人莊祖宜,同樣是類似的「文化中國人」,過去在大陸社交平臺上小有名氣,直到發表了不恰當言論「納粹說」。先撇除其個人爭議,她與龍應台、與台灣的一些上一代「文化中國人」,有些類似。

在幾個月前她受香gang媒體採訪時,提到了自己的家庭立場:家庭偏藍、外省後代、對中國大陸的土地有情懷。「我從來沒有認同過中國共產黨,但我對這片土地和文化是有感情的」,在採訪中她表示。

「大陸五毛、小粉紅專門挑這種對中國有善意、有情懷的人。他們就是要攻擊想做橋樑的人。」

如莊祖宜、龍應台、以及部分老藍營人士,他們的成長背景與現在大陸青年不同。他們目睹過去中國大陸由貧困、經濟爆發式增長到現在,與此同時在他們的求學生涯中,美國一直是首選。若要尋求突破、找尋所謂「國際機遇」,歐美更是唯一。

台灣的一部分中堅力量,長期往返兩岸、樂於兩岸交流,甚至曾與大陸官員有些接觸,但對於大陸的發展自認看懂、又很難真的懂。

他們與人民融入在一起,但論及共產黨或體制仍以偏台灣(或偏西方)視角看待——在2010年左右,這一套是沒有問題的。但當下已經不能這樣。

這與網路發展固然有關,但更多的是這樣看事情的方式被認為「過時」。

於是,他們在臺灣並非綠營、甚至會被質疑親中,但與當下的大陸輿論(或主流意識形態)同樣難以「相互融入」。莊祖宜嘆氣「他們就是要攻擊想做橋樑的人」,遊走兩岸的台灣學者也曾私下感嘆對於新一代的小粉紅現象難以理解。

「我是台灣人,本來就不會支持共產黨」,一些老藍營人士以此來解釋當前大陸民意對自身的攻擊。

然而,真是如此嗎?

更接地氣、更年輕的「兩岸橋樑」

其實就算是大陸年輕世代中,雖然流行「愛國愛黨」,但對於支不支持黨隨個人表態。直白地說,不是沒有台灣人跳出來表態「愛國愛黨」,但這在網路中並沒有爆火,這更多給人的是「政治樣板感」。
比如,有B站臺灣UP主(視訊主)就在視訊中主打「不尬吹(大陸)」。跟十年前相比,現在的「兩岸橋樑」沒有什麼如同過去龍應台那樣的重量級現象,偏藍營的「兩岸買辦」(以及上一代「統派人士」)也在媒體上越來越式微。

隨著自媒體時代,更多年輕、接地氣、有一定粉絲量的小眾「兩岸橋樑」,在大陸社交平臺上,與年輕的大陸一代交流。

與「莊祖宜們」那一代不同。他們從在臺灣就知道「中國機會多、正在起來」,要去國際知名外商,中國大陸的學歷可以是跳板——這與台灣四十多、五十歲的中生代成長曆程,顯然不符。

當然,新一代兩岸橋樑中,沒有什麼厚重的「對這片土地的家國情懷」,或是對尋根之嚮往。對於大陸政治體制的瞭解,見仁見智。

但比上一代明顯的是,用著B站的台灣UP主們,更傾向以「自身在大陸的生活經驗」,去看待大陸政治(而非「西方政治理論」或鑽研「中國體制合法性來源」)。
他們更會觀察比如疫情下政府的處理、哪些電視劇或文章被「河蟹」,以此來看待大陸政治之利弊。而這些與大陸年輕一代並沒有什麼不同。
直言之,新一代的兩岸橋樑,在網上所引起的聲量或許不出眾(畢竟這年代太多網紅),也未必有多厚重的祖國情懷,但因為時代,他們對於大陸社會之融入、民意之理解,或許比上一代的「台灣中國人」還深刻。

畢竟,上一代的「兩岸橋樑」在過去還有些經濟紅利,那時的大陸與台灣也有落差,過去不乏以「台灣經驗」來推估大陸之兩岸人士。

但現在的台灣年輕人,不論是否想做兩岸交流,都明顯比上一代需要努力融入,才能在大陸找到機會、安身立命。

現代的「兩岸橋樑」深刻知道,得時刻明白髮生什麼事情、身邊的大陸朋友到底怎麼想。不瞭解,則淘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发错地方了,麻烦版主移到周易故事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