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難以招架「三顆子彈」後坐力 中美開啟對話並非突發
撰寫:民智国际研究院
2021-05-28 10:23:0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28 10:15
5月27日早上,在拜登(Joe Biden)上任127天之後,中美經貿領域釋放出了「破冰的訊號」。中國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通話。萎靡的股市應聲而漲。埋頭深耕國內經濟建設的拜登,終於要「睜眼看世界」,開始著手處理川普(Donald Trump)遺留下來的中國問題了嗎?微信公眾號民智國際研究院發文闡述了中美在此時間點通話的緣由,該文原題為《突發還是計畫良久?中美雙方為何在今天開啟對話》,作者為該公眾號的研究助理王敬軒。
中美雙方突然開啟對話,究其原因,拜登前段時間打出的一顆顆經濟「子彈」,不但自身副作用巨大,給拜登也帶來了不小的後坐力,他急需通過在國際上達成協議來緩解國內壓力。
畢竟,對外貿易若再無進展,拜登打出的刺激經濟「子彈」可能就是美國經濟「彈盡糧絕」前的最後掙扎了。
拜登的「子彈」
目前為止,拜登已經打出了三顆「子彈」,意在從各個方面啟用美國經濟,但是「子彈」們能成功命中靶心嗎?
第一顆子彈——1.9萬億美元「美國拯救計畫」
第一顆子彈,「美國拯救計畫」,簡而言之就是「發錢」。該法案中的約1萬億美元將為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的美國家庭提供經濟紓困,轉化成工人家庭每人1,400美元的救濟;再加上2020年12月的每人600美元,每個人收到的救濟金共計將達到2,000美元。
除此之外,該法案還包括疫苗分配,學校重新開放,失業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以幫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低收入人群。同時,拜登政府也希望利用這份計畫實現鼓勵消費和拉動經濟的目的。美國的失業率在2020年8月攀升至14.7%,達到了自1970年以來的最高點。因此,如何為這些失業群體提供經濟上的保障,是美國政府迫在眉睫的問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拜登政府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發出去的錢並沒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樣流入市場帶動消費,而是流入了資本市場,進而造就了美國股市在2020年3月大幅下跌後長達一年的牛市。
相較於2020年3月,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均實現了接近100%的漲幅。大量的資本流入逐漸擴大了本就已經存在的投資市場泡沫風險。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風險在逐漸擴大,只是人們不知道泡沫什麼時候會破裂。而由此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之一就是投資的縮減和失業率的上升。當工人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收入,美國進入全面衰退的步伐也就會越來越快。
第二顆子彈——2.25萬億美元「美國就業計畫」
其次,通過「美國就業計畫」這顆子彈,拜登是想效仿「基建狂魔」中國,通過使用基建設施投資來拉動經濟和就業。該計畫希望能夠成為「對美國生產力和長期增長的一次性資本投資」。具體的投資方向包括新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飲用水、電力、住房等諸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當然,空口無憑,當想了解一個人的想法時,應該看他們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如果美國政府真的有心改善當前破舊的基礎設施,加州的高鐵建設也不會耗時十餘年之久,成為世界級的爛尾項目。
美國建設基礎設施的問題根源在於,聯邦政府對於州政府在基建方面沒有任何的約束力,以致美國的基建昂貴又低效。對於拜登所提出的基建計畫,州政府的配合,聯邦政府的一致意見,以及當地民眾的支持,缺一不可。
第三顆子彈——1.8萬億美元「美國家庭計畫」
拜登的第三顆子彈「美國家庭計畫」則瞄準了兒童、學生和他們的家庭。這一計畫旨在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改變美國兒童的教育環境,如投入2,000億美元用於普及幼兒園/學前班,讓美國所有3歲至4歲兒童可以享受免費的學齡前教育。
再如投入1,090億美元用於讓所有美國人,包括由外來移民組成的「新美國人」,可以免費享受兩年社群大學教育;其中75%的平均學費將由聯邦政府支付,其餘費用由州政府支出。
除了教育之外,該項目還包括針對兒童的稅收減免和一系列帶薪假期和食品援助計畫。拜登政府希望通過該計畫,打破長期以來美國公立教育體系萎靡不振的困局。目前的美國公立教育體系基本上是「失敗」的代名詞,許多學校淪為了所謂的「收容所」,僅僅是為了避免孩子們過早接觸社會從而誤入歧途而存在。
誠然,作為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之一,兒童和青少年理應得到政府相應的幫助。但拜登的援助實際上「治標不治本」,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巨大的貧富差距的結構性問題面前顯得杯水車薪。如果不從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來解決兒童的教育問題,而是急功近利地做「面子工程」,該計畫不會給需要幫助的青少年的教育帶來根本上的改變。
子彈的後坐力
然而,「子彈」打出時的壯志凌雲皆化為脫靶後的無奈。不僅如此,78歲高齡的拜登也難以承受住「子彈」的後坐力。
兩黨矛盾
拜登首先需要承受的後坐力便是兩黨分歧下敏主黨的式微。目前敏主黨和共和黨在經濟刺激政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為了替代拜登提出的總額為2.3萬億美元的美國基礎設施和就業法案,共和黨人於4月22日在國會提交了一份總額為5,680億美元的基建法案。敏主黨指責共和黨的方案不能覆蓋到全部需要幫助的美國民眾;而共和黨認為敏主黨的方案花錢過於「大手大腳」,並且在其中夾帶通過新能源替代傳統石油能源這樣的「私貨」。
兩種方案間金額的差距就是分歧的最好詮釋。
雖然目前敏主黨在參眾兩院都佔據著多數席位,拜登的法案大機率上不會遇到過多阻礙。但參議院敏主黨和共和黨之間僅僅是51比50的微弱優勢——多出的一票來自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而在眾議院,敏主黨也未能佔據壓倒性的優勢。
因此,一旦拜登決定忽視共和黨議員的意見而強行推進經濟刺激計畫的話,共和黨及其支持者必定會將憤怒轉化成國會中期選舉的投票,從而使得敏主黨失去目前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地位。
而失去多數席位意味著拜登在剩下兩年(甚至是未來六年)的任期中,其政策制定和推行將會變得極其艱難,想必這也是拜登和敏主黨人所不希望看到的。
逃稅
除了實施上的困難外,關鍵的難點在於如何籌集資金,而拜登給出的解決方案則是徵稅。而這也帶來了第二個後坐力——逃稅。
美國財政部在4月份頒佈的《美國製造稅收計畫》,就旨在15年內籌集至多2.5萬億美元,公司稅率從21%提高到28%;對跨國公司徵收新的更嚴格的全球最低稅率,並且對企圖避稅公司加大執法力度等。
同時,拜登也呼籲將收入最高的1%人群的最高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至39.6%。收稅固然是政府最常使用的增加預算的方式,但副作用同樣明顯。
一方面,美國最富有的1%的美國人依舊有著多種多樣的逃稅方式,例如註冊海外公司和成立信託基金。對於這些富人來說,他們有著足夠的時間在這一法案通過前,將自己的財產轉移到國際上的「稅收窪地」上去;進而,這個法案最終也會失去了它本該達到的目的。
另一方面,提升企業稅會促使這些資本家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工人群體上。對於那些並沒有較強專業能力,工作可以隨時被替換的工人來說,企業並不願意在他們身上投入太多的經濟成本。
根據稅收基金會的預測,將公司稅率提高到28%將使美國的長期GDP增速減少0.8%,減少15.9萬個工作崗位,並使平均工資下降0.7%。因此,稅收的提升很可能對已經危機重重的美國就業市場產生反噬的作用。
在中美當天的通話中,美貿易代表戴琪就強調了美國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的指導原則。然而,一項項計畫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劫富濟貧」,最後卻還是會將代價轉嫁到工人們身上,不免有些表裡不一了。
通貨膨脹
第三個後坐力便是通貨膨脹,是聯準會在過去十年持續開動的印鈔機帶來的巨大的反作用力。
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美國政府便通過持續地量化寬鬆來恢復市場活力。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印更多的錢讓市場有更多的流動資金,通過降低借貸成本來鼓勵投資。
而伴隨而來的負面效應則是貨幣超發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美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經從2009年的接近8萬億美元增長到目前接近20萬億美元。
而通貨膨脹給人們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物價的上漲。根據統計,2021年3月CPI較2月上漲0.6%,相比2020年3月則大漲2.6%。其中拉動物價的主要是能源價格,同比漲幅超13%;汽油價格也上漲超過20%。
現在通貨膨脹或許還不明顯,但當人們某一天發現自己連汽油都加不起的時候,通貨膨脹的負面效應才真正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而美國政府應該如何避免經濟刺激帶來的通貨膨脹?至少在可見的未來並沒有出現有效的解決辦法。
當梳理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畫後會發現,現有的方案並不能夠解決美國系統性的經濟問題,並且還會帶來相應的副作用。而這些計畫的唯一共同點,僅僅是給拜登政府帶來了可以向民眾邀功的資本;而當熱情退潮,美國人民會發現,經濟依然萎靡,生活依然消沉。
因而,戴琦在這個時間點上與中國發起通話並不是突發事件,而是美國的局勢已經到了不得不談的地步。美國經濟急需一個喘息的機會,而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可能就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契機。
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經貿關係仍然是中美之間的「壓艙石」。通過經貿這塊「壓艙石」,中美將在合作與競爭中找到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