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五十多年前,我国考古工作者的真实记录,当时的队长是 赵其昌,副队长是白万玉,夏鼐是专家,他们向我们讲述了打开定陵大门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58年8月夏夜,闷热难熬。沉寂的定陵园内,由于各种传说和金刚墙券门的出现,蒙上了一层恐怖、神秘的色彩。灯下,发掘人员仍在分析地宫的情况。随着讨论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渐渐揭开——
大家围坐在木板房的马灯旁,商量第二天的拆墙计划和具体步骤,还对地宫内部的结构和情况也做了科学的推理和分析。可是几名民仍有些坐立不安,他们仍被神秘的传闻所困扰。白万玉看出了他们的心态,提了一瓶老白干,来到民工房里,请大家喝酒。他坐在人群中间,举杯一饮而尽。王启发沉不住气道:“这地下宫殿的大门怎么个开法?”
“你们几个人登梯子到金刚墙门的顶部,我叫动哪块砖,你们就动哪块砖,取下来按位置顺序编号。”白万玉俨然一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气度。
几个民工咂咂嘴,没有言语,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
白万玉老人看着他们那紧张的神态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们是怕墙后边有暗器吧。”他把每个人的脸都望了一遍,调侃地说:“那谁先拿第一块砖呢?”
白万玉的话一出口,大家更紧张不安。如果金刚墙背后真有暗道机关,倒霉的自然是最先取砖的人。他们谁也没有敢冒此险的胆量,只好面面相觑,沉默着。
白万玉微微笑道:“这样吧,我写几个阄,谁抓到有字的纸条,谁就第一个上去。”
白万玉做发阄,两手合扰,摇晃几下,撒在桌上。
众人纷纷上前,将纸团一抢而空。
纸条一个个展开,有人开始高喊:“我的没字!”
“我的没字!”
“我的也没字!”
……没有人再叫喊,大家把目光一齐集中到王启发身上。刘精义跑过来看看王启发展开的纸条,大声念道:“小心暗箭!”
白万玉老人起身走过来,拍拍王启发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道:“你小子明天就准备破暗器吧。”
为了躲过探沟内极不均匀的阳光,他们接受了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的意见,把打开金墙的时间,选在晚间。
9月19日傍晚,民工们伴着刚刚落下的太阳,来到发掘工地。工作队成员早已披挂整齐,下到深沟,将梯子搭上金刚墙,等待这考古历史上伟大时刻的到来。
十来盏汽灯吊在上面,照得人眼花缭乱。
“一切都准备好了吗?”赵其昌爬上梯子,转身看看身后的人群。摄影、拍照、绘图、记录、测量、编号等各项工作的负责同志,都手执工具,精神抖擞地整齐待命,现场一片将土出征前夕的兴奋与肃静。
夏鼐从城里赶来了,他刚到现场就问赵其昌:“图测好了吗?”冼自强、曹国鉴把图递给他,他连连点头:“很好,大比例图,可以。修复工具怎么样?”白万玉指着一旁的大箱子说:“全搬来了,一切齐备。”夏鼐想了想,问:“要不要试试灯光?”赵其昌马上示意电影摄影师沈杰开灯。摄影助理立刻摇通电话,宝城外面三辆发电车轰隆隆转动起来,照得金刚墙周围如同白昼一样。光线、角度正合适。夏鼐这才示意说:“好吧,开始。”
谁也没有注意,赵其昌已蹲在梯子顶端。见夏鼐点头发话,便挥起特制铁铲,对准“圭”字形顶部的第一声城砖砖缝,轻轻地撬起来。王启发噔噔地爬上梯子,一把攥着赵其昌的铁铲:“来,咱俩一起撬。”
赵其昌半开玩笑地说:“里头有暗箭,你就在下面给我接砖吧。我光棍一个‘了无牵挂’。”
因为砖缝之间没有灰浆用黏合,赵其昌毫不费力地将24公斤重的城砖撬开了一角。他把铁铲挂在梯子侧,两手抓住砖边向外慢慢抽动,王启发和探沟中的人群屏住呼吸静静地等着。赵其昌憋足气力,猛地向外一拉,宽厚的城砖终于全部从墙体中抽出。夏鼐在沟底大喊一声:“当心毒气!”
话音刚落,只听“扑”的一声闷响,如同匕首刺进皮球,一股黑色的浓雾从洞中喷射而出。紧接着又发出“哧哧”的怪叫,就像夜色中野兽的嘶叫,令人不寒而栗。
“快趴下!”白万玉老人喊道。
赵其昌抱住城砖,就势趴在梯子上,低下头一动不动。
黑色的雾气伴着怪叫声仍喷射不息,一股霉烂潮湿的气味在金刚墙前弥漫开来。雾气由黑变白,渐成缕缕轻烟,由沟底向上飘浮。人群被这股刺人的气味呛得阵阵咳嗽,大家赶紧捂住口鼻。
赵其昌把砖递给王启发,咳嗽着跳下木梯,眼里流出泪水。夏鼐指着缥缈的雾气说:“这是地宫中多年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产生的气体,只要放出来,就可进入地宫了。”
砖一层层抽掉,洞越来越大。当抽到15层时,洞口已经有2米多高。夏鼐宣布停拆,他爬上木梯,打开手电筒向洞内照去,里面漆黑一团,手电的光芒如同萤火虫在黑夜里流动,仅仅一个小光点,什么景物也照不分明。他把身子探进洞内,侧耳细听,乌黑的墓道一片沉寂,静得令人发紧。他让人递过一块小石头,轻轻扔下去,洞内立即传出清晰的落地声。赵其昌急切地说道:“夏老师,我下去看看吧。”
夏鼐走下木梯,抬起手臂,测了下未拆除的砖墙,沉思片刻,点点头叮嘱:“千万要小心。”白万玉拿根绳子跑过来:“为了保险,还是在你腰里拴条绳子吧。”
赵其昌戴好防毒面具,衣服袖口全部扎紧,腰系绳索,手拿电筒,登上木梯,来到洞口上。
“要是洞中无事,你就打一道直立的手电光上来,如果发生意外,你就拉动绳子,我们想办法救你。”白老再次叮嘱。
赵其昌点点头,表示记住了,然后转过身,两手扒住洞口的砖沿,跳了下去。
洞外的人只听“哗啦——噗”地声音响起,悬着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白万玉大声问:“有什么情况?”
洞内没有回音,只有刷拉拉的响动传出来。“完了!”白万玉心中想着,转身问夏鼐:“怎么办?”
夏鼐皱了皱眉头,沉着地说:“再等等看。”
发掘人员纷纷登上木梯,趴在洞中上观看动静。王启发找来几根绳子,急切地对夏鼐说道:“快进去救人吧,再晚赵其昌就没命了。”夏鼐正要发话,只见洞内刷地射出一束手电光,橙红色光柱照在洞口上方,不再动弹。
“没事了。”洞口处的人们都松了口气欢呼起来。
“继续下。”夏鼐话音刚落,刘精义、冼自强、曹国鉴、王杰等纷纷把绳子绑在腰部,一悠悠地跳了下去。
“放梯子!放梯子!”白万玉吆喝着,让外边的发掘人员把梯子放进洞内。夏鼐、白万玉也戴好防毒面具,沿梯子下到洞内。
“刚才是怎么回事?”白万玉掀开防毒面具问赵其昌。赵其昌用手电向身旁照照,只见洞内靠北墙的地方,散乱地放着几根腐朽的木柱。后经分析,这是玄宫建成后用于甬道券门的临时木栏,入葬后废弃。地宫打开后,这两道木栅栏根据残迹得以复原,每扇高21米,宽11米,中间有5根木桩,栅栏一端上下有门轴。赵其昌跳下后,恰好被栅栏绊倒,所以才发出令洞外人心惊肉跳的响动。
几个人打着手电筒在漆黑死寂的洞穴内摸索着前行,不时踩着木板、绳索之类,发出响声。每个人的心脏都加快了跳动,每个人都百倍地警觉和小心,每个人都在盘算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里边的空间很大,摸不到边,看不到尽头,充斥整个空间的只有黑暗和腐烂霉臭的气味。一道道红黄灯光在黑暗中晃动,光柱里漂浮着尘埃和蒙蒙雾气。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时间在他们的心中已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在极度紧张和亢奋中向前走去。
突然,刘精义和冼自强几乎同时喊道:“地宫大门!”
石破天惊,死寂中响起一声炸雷,幽深的墓道里顷刻响起嗡嗡的回声。众人打个寒战,顺着手电光束的方向望去,只见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突兀而现,高高地矗立在面前。雾气缭绕,光亮如豆,看不清巨门的真实面目,大家只好按捺住要跳出胸膛的心,一步步向前移动、移动。
“有暗箭,快趴下!”冼自强大喊一声。
他们拿着电筒四处搜寻,几束光柱晃动着,渐渐集中到中央。只见门上镶有两头怪兽的头颅,头颅下悬吊一个圆环。怪兽两目圆睁,正视前方。两头怪兽身旁,布满了圆形暗器,显然只要怪兽发出信号,这圆形的暗器必然纷纷射出,置人于死地……
在6道手电光照射下,大家来到门前,终于看清了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这是用整块汉白玉做成的两扇石门,历经300多年仍晶莹如玉,洁白如雪。每扇大门雕刻着81枚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冼自强看到的“暗器”,正是这铺首和乳状门钉。
赵其昌向前轻轻推了下石门,不见任何响动。夏鼐将手电光沿2厘米宽的门缝照过去,只见有一块石条把大门死死顶住,这样无论使出多大力气,都无法将门推开。大家伫立门前,心中都在发着同一感慨:“好一座神秘的巨门啊!”
由23层城砖叠垒的“圭”字形封砖,一天之内全被拆除,金刚墙后面的秘密全部暴露出来。这是一个6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隧道,前面连接着金刚墙,两壁用9层石条叠砌,顶部用灰砖起券,地面同两券一样,也由光滑的石条铺成。由地面至券顶通高73米,隧道后部与地宫大门相连。
隧道券底的石壁,便是地宫大门的外部,这是一座起券的门洞,全部用平整的石条构成。券门门楼的檐瓦、脊兽、橼头全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券门下是用大青白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极其细腻地雕刻着俯仰莲花的纹饰,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
又是一个未眠之夜。
第二天下午,赵其昌带人再次来到玄宫的石门前,研究开门的方法。
赵其昌试图在石门四周找到像“指路石”一样的密码,但希望落空了。大门上的乳状门钉,有的虽是后来嵌入雕好的凿槽之内,四周的石墙也严实合缝,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研究工作不得不回到查访文献史料上来。
早前,赵其昌曾经在北京西郊、东郊发掘过几座明清时代的贵族墓。当时有些墓道的石门,是采用石球滚动的方法将门顶住的。即先在石门内侧做成一个斜坡石面,门槛外凿出沟槽,槽的顶部放好石球,用敞开的门挡住。入葬完毕,人走出门外,两门逐渐关闭,石球便沿着地面斜坡滚动。直到石门完全关闭,石球在两门交合处的一个更深的石槽内停住,门也就被堵死了。
石球顶门为打开定陵地下玄宫之门提供了启示。从门缝看进去,石门之后可能是用一根石条顶住的。石球虽不同于石条,原理应是大同小异: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石门完全关闭时,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这个设想极有可能,而且也必须如此,才能顶住石门。
原理已经弄清,就要设法挪开石条,开启大门。工作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终于从有关明末崇祯帝入葬的记载中,找到了大门洞开的“钥匙”。
崇祯生前未来得及为自己建陵,只是给他的宠妃田贵妃在陵区的锦屏山下,建造了一座豪华陵墓。乡绅们便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木,运往田贵妃的墓中安葬。史料载:工匠用了4个昼夜,挖开了田贵妃墓,见到地宫大门。用拐钉钥匙将石门打开后,把田贵妃棺移于石床之右,周皇后棺安放石床之左,崇祯棺木放在正中。田贵妃死于无事之时,棺椁完备,崇祯皇帝有棺无椁,于是工匠们把田贵妃之椁让给了崇祯。安葬完毕,关闭石门,填上了封土……
发掘人员从这段记载中得知当年工匠打开地宫之门,使用的是“拐钉钥匙”。要打开石门,必须先推开顶门石条,但又不能让它完全倾倒摔坏,这就必须使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拐钉”,顾名思义,一定是个带弯的东西……事情进展到这里,赵其昌一拍大腿,大声嚷道:“我明白了!”
他找来一根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像一个缺了半边的无底勺子。他拿到大家面前:“你们看,这是不是‘拐钉钥匙’?”众人恍然在悟。听来极为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神秘,一经出现在现实中,却是那么平淡无奇。
10月5日上午,发掘队人员进入地宫,准备用自制的“钥匙”开启石门,夏鼐因事未来现场,由赵其昌和白万玉指挥行动。
隧道券内依然黑暗潮湿,气味熏人。几支手电筒的光亮穿过浓雾与黑暗,照在两扇石门的开缝处。赵其昌手拿“拐钉钥匙”,将长柄的半个“口”字形钢筋竖起来,慢慢插进门缝。待接触到石条上部后,又将“口”字横过来套住石条的脖颈。一切准备就绪,他屏住呼吸轻轻推动,“钥匙”渐渐向里延伸,石条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完全直立方才停止用力。
“石条我拿稳,你们开门吧。”赵其昌两手攥紧“钥匙”一端,对白万玉说。
原以为这硕大的石门非有千斤之力不能开启,所以白万玉把人分成两组,列队两扇门前,喊一声:“开!”队员们一齐用力,石门轰然而开。粗大的门轴带动着石门发出“嗡嗡”的轰鸣,金石之声清脆悦耳,动人心魄,伴随着门内腾起的雾气,在深邃幽暗的墓道里隆隆炸响。墙壁的回音穿透迷雾尘埃,在黑暗中回荡缭绕,如狂风摧断枯木,似万马驰过草原,整座地下宫殿仿佛都在颤抖晃动。
白万玉让人将石条搬到门外一侧放好,这才跨进门内察看。这时刘精义正晃动着手电在四周观望。当一束光柱对准门框上方时,只见无数条亮晶晶的锥形物体悬挂头顶,如同出鞘的宝剑,直冲地面。刘精义见状,大声喊道:“门上有飞刀!”
白万玉慌忙问:“在哪儿?”
刘精义推开众人,拉着白万玉到门框一侧,把手电光对准上方,惊恐地说:“你看。”
“啊!”白万玉也大吃一惊。门框上端,确有一排形同宝剑的东西悬挂着。雾气缭绕,灯光暗淡,看不清真实面目。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白万玉和赵其昌商定,先撤出墓道,待点燃汽灯后再行察看。
一盏汽灯照亮了地宫墓道,这是一间长方形大厅,全部用条砌成,没有横梁和立柱,完全采用中国建筑所特有的起券形式,整座大殿显得格外宽大辉煌。考古者把这段建筑称为“前殿”。
发掘人员站在门框一侧,抬头仰望,只见十见道形同宝剑的物体,原来是一种独特的石头。由于地宫封闭多年,宫中充满水汽,门框上的青石在水汽的侵蚀中碳酸钙逐渐溶解,随着水滴一点点流淌下来,日积月累,终于形成宝剑状的“钟乳石”,漆黑的幽暗之夜里,的确像是一排倒悬的飞刀。
又是一场虚惊。
这道石门从发掘到向游人开放,共打开过两次。拍摄纪录影片《地下宫殿》,曾再度把石门关闭。在进入地宫之初,为避免发生不测,电影拍摄者未随发掘人员一起进入。地宫大门全部打开后,才补拍这开门的壮丽场景。此时由于神秘、紧张、恐慌与激动之感已全然消失,加之缺乏烟火、道具之类的辅助效果,50年后人们在长陵大殿的银幕上,再也看不到发掘者在打开石门一刹那间的神态和音容,也无法领略他们当时的复杂心情和听到“飞刀”之后的可笑动作了。对于若干年后的观众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