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端午节的悔恨:我们是否“亏欠”了屈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裴钰


今天,我们的生活还没“组织”好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作为法定假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大事,是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从民间意志的维系与传承,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和推动,端午节,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折射出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逶迤足迹。我们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在新的开始,就要开始挽救,从逻辑上很矛盾,但这就是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遇的不得以的出路。
1860年代,欧洲的德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统一,整个德意志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全力转型,当社会转型的过程非常迅速,推动非常有力的时候,一个或许让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困境出现了,那就是涂尔干所说的“失范问题”,涂尔干是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大师,他一辈子的主要研究大多是这个问题——失范,即那些失去了稳定社会规范引导的人们惶惑不安的心理状态,他这么写道:“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信仰陷入了困境;传统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个体判断从集体判断中解放出来……突然出现的新生活还没有完全组织起来。”这就是欧洲100多年前的文化困境,而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短短三十年,我们的文化同样也陷入了“失范”的境地,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我们完全“组织”好自己的新生活了吗?

传统节日,要找到“节日的根柢”
    每到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面临着“该如何过”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节日习俗普及的问题,不仅仅是民俗知识传播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这是非常积极的,然而,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机会,更宽广的前景,更强烈的生理和精神刺激,但是,正如法国人莫里斯巴雷斯所言:“失去了根柢”,失去了心灵寄托,失去了精神的根柢,我们又如何完全“组织”好自己的生活,生活有房、车、股票、投资这些所谓“硬”的一面,同样也有情感归属、心灵寄托、精神寻根的所谓“虚”的一面,后者常常比前者,对一个人更有意义。
    所以,到了端午节,我们依然会思考端午节该如何过,如何过?我认为要寻到“端午的根柢”,在“失范”的文化困境中,找到一个坚强的文化支点。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信史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我们对屈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

何时出现“屈原星”?

    任何一种文化认同,需要必要的形式,这不是politics,而是文化,我们对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对人文学科的历史人物,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我举一个例子,以国际小行星命名为例,国际学界对宇宙中的小行星命名,是一件具有国际意义的大事。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我们国家入选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呢?我列举一下:
     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
    郭守敬星——1977年,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
    张衡星——1977年,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
    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编号为2027号小行星。
    张衡小行星——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第2051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张(Chang)”来命名的。
    落下闳星——1996年9月18日,小行星其绕日运行周期为4.67254年,轨道半长径为2.7948813天文单位。
    我们虽然有当代文化人巴金和金庸,获得了小行星命名,但是,古代文化名人,特别是哲学、思想、文学人物,罕有进入这个领域,在宇宙里,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伟大的诗人屈原还没有,我们说这是文化的尴尬,还是文化的偏见?
    我们对文化,特别是人文学科,有着说不出的顾虑、疑惑、禁忌,乃至盲区,我们对理工科的过分工具化的认知,对人文学科过分的边缘化的认知,既损害了自然科学,也损害了社会科学,不能够给人文历史人物,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的文化不能给人文科学构建应有的评价体系和文化体系,我们就无法“组织”好我们的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范”,从根本上讲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法律层面的,法律完备的社会,即使从理想模型的角度来看,是法理社会,但是法律和逻辑,并不能保证人们生活的放松和舒适,100多年前的欧洲,已然惶惑无边,事实已经证明,即使在法理社会之中,“失范”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会激化。消费主义、法理社会,都无法解决“失范”问题,不能完全引导困境中的自由的人们,走向充实、自信和理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加认同“屈原”,从文化上真正的认同人文知识分子的地位、价值和历史意义。
    很多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感到被社会价值体系过分的边缘化,青灯冷月不怕,皓首书斋也是本分,然而,学术前途狭隘,空间狭小,同时,社会价值认可度低下,遭受偏见和轻视,这就是“过分的边缘化”。有人曾经问我,历史学有什么用处?我说,她就像阳光一样,阳光无法让人吃饱喝足,无法给人发财走运,但是,人们没有阳光行吗?
     人文学科,屈原们,有什么用处?就是我们的社会的阳光,有她没“用”,缺她还不行。有的学者推动古代人文名人命名国际小行星,有的学者主张用屈原、曹雪芹、李白成为流通货币的人像,这些都是文化认同的方式,值得进一步讨论,而不仅仅是建庙修祠这样的实用方式,也不是利用端午节搞什么公祭。
     端午节,如果离开了对“屈原”这位人文知识分子模范的文化认同,就失去了端午节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传统节日的复兴,不能推动人文学科的复兴,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6-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为法定假日:10: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