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渐悟
我以佛法为绳,自忖追省我此生前二十六年的言行思想,稍悟之后,心中惊惧之意大起。自惭形秽之外,更坚我今生修佛之意。今天整理起来,认为我之修佛,当有如下三旨:
其一、“约束我之言行思想”
其二、“完美我之人格德行”
其三、“领会佛之深广哲学”
以上三事,其实在世的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譬如律己,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讲话行事做至几分;譬如魅力,某人长久的言行习惯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程度;譬如智慧,小而言之可称“思维方式”,就是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理解——这些标准因人而异,绝大多数人都是认为自己今时此刻的所具有的如上三宗无可改良。况且单人之自我约束、之人格魅力、之思维哲学同受外物影响,往往直至人之中老方可称成熟与智慧,而即使“成熟与智慧”了,其历练之岁自童蒙即开之后不过三五十年。三五十年的“成熟与智慧”、就便是五七十年的“成熟与智慧”又能“成熟与智慧”到哪里!?——不过以一俗己之力修行了不足一百年嘛。但佛家的思想史呢?两千五百余年。一种在两千五百余年之间,经多少古今大德、中外高士不断增补的、早已完美化了的意念。何不从善而习?但人性本源中的基本自信早已进化为傲慢,深植世人之心。人以己之“今是昨非”为善,却无意深究“我今天所认为的正确”在明天是否依然被我认为是正确。言及我身:深入接触佛学之前,我一向愚昧地自诩“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经验强过同层次同龄人”,修佛之后我突然开拓了认知——我突然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曾有一群人将“德行与智慧”一事设计得如此完美。以学业为喻:我仿佛过去都一直生活在小学高年级,所认为的成熟仅是局限在人情世故的了解,甚至更肤浅地认为只是言语辞令的便给,而且每天面对一些中低年级的学弟们,尚有井底蛙似的自豪。但一经修佛之后,就像立刻离开了小学跳过中学直接进入大学!我原本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弹指间见到了学士、硕士甚至还有博士,更有传说中的博士后、院士,最伟大的科学家也如此活生生地站在我的眼前。我才知道我原来一直以来借以自傲的我的那些社会经验与思维方式都是如此地卑下不堪。
譬如“约束我之言行思想”。人之自我约束源于“敬畏”心理。人如不敬畏自然,便会破坏环境;人如不敬畏他人,便会损人利己;人如不敬畏自己,便会为非作歹,多做无行之事。佛家讲“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大般涅槃经》),此念一生,我待人待己待一切有思维之生物皆如待某佛之前世一般,敬畏之心大起。烟酒其一,之前百次欲戒皆败,但自三月七日修佛,烟酒立时戒绝,至今日未吸一口烟,未饮一滴白酒,日常生活渐渐规律。思想其二,我以往脑中多生邪思恶念,且以之为乐。但修佛之后,邪思恶念俱减,即使偶生一欲,也深以为耻,立扶大正念以驱之。“约束我之言行思想”,作一纯善无恶之人,这是我修佛的“初等目的”。
譬如“完美我之人格德行”。我似乎向无大志,修佛之前,仿佛今生最大的愿望只是到中年时能在现在的公司里做到中层的位置;仿佛今生最大的目的只是提高自己的一些外在的能力,以求得少数人对我在功利层面上的认可。现在看来,此等愿望目的虽不为不现实,然何其肤浅!修佛之后,我稍解“诸行无常”法印之理,离厌之心顿生——也许我的后半生会富甲一方;也许会坐到万人之上;也许我明天就会死去,根本没有未来;也许我今生都只会是一个小角色……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功利事不可抗力太多,我一个人的精神不能完全决定我肉体的未来,但我的精神完全可以决定我的精神的未来。“人格与德行”的完美会是我今生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修佛的“中等目的”。
譬如“领会佛之深广哲学”。“研究正信佛学中的正统哲学”这是我修佛的“高等目的”。
佛陀之“觉”义在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我以上提到的“修佛三旨”都还只属“自觉”,我还万万没敢想到“觉他”——尚不“自觉”,如何“觉他”?
修佛之后仿佛重生一般,“从前种种 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 譬如今日生 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了凡四训》)。廿六岁学佛太迟,我恨不早识释氏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