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读经转善即是改造命运的开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3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位同学他说:“末学每次读经时妄念不断,有一位师姊拿了一套《大势至圆通章疏钞菁华》VCD 给我看,在末段有讲到伏妄念,可以用读经时解其义,以正念伏妄念的方式,因此末学就以随文入观的方式读经,其效果很好。因为妄念不但少了,而只要念头一起,马上就能够觉察。但是读到三十五品的时候,心里就会心惊肉跳不安,因为吾儿很类似经中所说的不善之人。末学怀着羞愧、忧苦之心请师父开示,在这种情形之下,可否将三十五品空过不要读,以减少心里的恐惧?儿已经二十多岁,很难沟通,不听劝言。请问师父,末学应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问题?”

  答:《无量寿经》三十五品还是要念,不能不念。你念了心里面不安,这是很有效果的感受,要多念、要多思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就有效。前面我们说过,父子或者是母子这个缘分是注定的。佛讲的这四种缘,不明白佛法的道理,确是随业受报,这个日子过得很辛苦;懂得佛法之后,你就要知道怎么做一个转变。首先从自己做一个转变,然后帮助你儿子做一个转变,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学了真有用处,这个用处就是一般人讲的“改造命运”。

  学佛人自己命运不能改造,那不是白学是什么?最低的效果、最低的利益,是把我们的命运改过来了。转不善为善,转祸为福,这叫学佛,这是眼前很小的果报,更殊胜的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转凡夫身作佛身。如果我们眼前的果报都转不过来,要想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就不可能。

  现前得的果报佛法叫“花报”,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来生属于“果报”。现在这个花报好,果报一定非常殊胜。花报不好,不好我们要去反省、去检点,决定是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这里头最重要的因素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信心会动摇,愿力若有若无,这个样子我们就改不过来了。如果对于佛陀的教诲有相当深度的理解,有坚定的信心、坚固的愿力,这个“愿力”还是世人常讲的心想事成,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就是个愿,你有正确的善愿,哪有不转业报的道理?

  你的儿子年龄非常大了,只要你自己认真学佛,求三宝加持,有一种不思议的力量,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这个力量,会让你的儿子觉悟,会让他回头,那就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了。你儿子现在还不听你的话、不接受你的沟通,你的功夫没有力量,从这一方面去下手。这是你一家的事情。

  ……

  就像你所讲的,你那个不听话的儿子,做父母的爱护他、关心他,热心亲切教导他,他不愿意接受。不但不接受,他还要反叛、还要毁谤、还要侮辱。不论他怎样以恶意来对待我们,我们依旧用慈悲、真诚的善意回报,假以时日,这个要时间,时间久了,他造的恶行,恶心、恶行,他会受很多苦难,总有一天他会想到,他以恶意对待他的父母,父母完全以善意对待他,只要哪一天他想到这桩事情,他就会回头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永远都在等待众生回头,众生只有以一念回头,佛菩萨就来帮助,真的是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我们学佛要学得道地,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懂,你到哪里去学?首先要学佛菩萨的做人。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的存心,我们归结到十个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从《无量寿经》里头节录出来的,要存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特别是在逆境、恶缘,更应当坚定的守住,要常常想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好,我要先对别人好;希望别人尊敬我,我一定先尊敬别人。儒家教导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能帮助别人,就常常得到别人帮助,这就是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就是这个道理。我希望别人尊敬我,希望别人照顾我,希望别人帮助我,我自己对人根本理都不理会,你的这些希望都变成妄想。

  释迦牟尼佛,这是大圣,他跟大众相处,完全跟大众一样,真的是和光同尘,绝对没有把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阶级,处处跟人家不一样,没有过的,这是他能成佛的原因在此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殊形象,这是最愚笨的。为什么?大家跟你隔离了,群众跟你隔离了,人群跟你隔离了,到最后那就像古时候皇帝一样称孤道寡,寡人一个,没有人敢接近你,所以这是最愚蠢的人、最愚笨的人。最聪明的人时时刻刻不离群众,这个人一定成功。

  学佛,小乘的修学法是先成就自己,脱离群众,先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再接触群众广度众生,这是小乘作法。大乘人是先度众生后度自己,不一样!大乘人慈悲心重。我们一定要懂得。世出世间有成就的人,不尽然讲英雄豪杰,今天讲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个成功的人,他必定有成功的因素,现在讲,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条件里面最重要的一条,“亲和”。能够亲近大众,跟大众和睦相处,这个条件是第一个条件,一切成功的人都具足这个条件。不能跟大众亲近,不能跟大众和睦,不能跟大众平等,你纵有成就也很有限。我们也看到很多,他发达得也快,败得也快。为什么会发达成就?那是前生修的福。为什么会败?他就少了这三个字,亲、和、平等,他少这三个字,很快他就败了。《大学》一开端就教给我们“明德、亲民”,亲民就是亲近大众;“止于至善”,至善,实在讲,就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八个字是至善。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常常跟大众亲近,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何况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多,亲民,最殊胜的方法,佛家讲的“四摄法”。儒家没有讲得那么详细,儒家只提个纲,佛家有细目,教你从哪里下手。

  四摄法第一个、第一条,就是我们今天讲“结缘”。“布施”就是结缘,实在讲,四摄法的四条都是结缘。结缘的方式很多,种种不同,你要运用得恰当,你的人缘就好了,你得到群众的爱戴、得到群众的拥护。成己成人基本的修养,就是佛教给我们的十善,这是基本修养。务必把自己变成一个纯善之人,我们这一生真的没有白过,这一生作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我们行善,善不能做到纯善,这就是过失。做到纯善并不难,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去做。佛在经上教导这个方法,是个普通方法,不是教特殊人的:十善业道是教化一切众生的,上中下三根统统都在里面,是佛家讲修行最基本的方法。甚至于教什么?你还没有学佛、还没有皈依的,在“净业三福”上,十善是不是教还没有皈依的人?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人,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你这个善才圆满,才叫做“止于至善”。至善也是层层往上提升,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上佛果、无上菩提。希望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以纯善的心去看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看外面境界不善的事情。

  不善的事情很多,要学许哲居士那种心态,看到了没有放在心上,真的问她,记不起来。许哲的比喻很好,看到一切人事物的不善,她就说,就好像她从街上经过,街上来来去去很多人,也听到人在讲话,问你的时候:“你看到没有?”一个也记不得;是看到许多人,是听到许多声音,不知道是什么,不放在心上。把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放在心上,好好的学习,不善决定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纯善,没有恶。身善,行为就善,这样自己才是个善人,经上常常念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听佛讲这两句话,我们自己有分。

  如果我们十善没有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跟十恶相应,展开经卷念这两句话,应当惭愧!佛讲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不在其中,应当生惭愧心。佛为什么在经上这两句话讲了几万遍也不止,几十万遍恐怕都不止,为什么说得这么多?提醒我们,我们要作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具足十善业,远离十恶业,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苦难、动荡不安的世间,我们的心安定了。我们身心安稳,先保住自己,佛家讲先度自己,然后我们以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希望我们同学共同勉励,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想怎么做、想怎么做,不可以的,随顺佛陀教诲,这样就好。(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务必把自己变成一个纯善之人,我们这一生真的没有白过,这一生作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支持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