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的俄罗斯民族的心理认同差异的分析,提出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中存在的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然后分析了这种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中俄关系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处理中俄关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西伯利亚 远东 真空化 东方化
一、悖论产生的背景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呢?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俄罗斯族所属的东斯拉夫人种来自欧洲,但是俄罗斯的领土四分之三在亚洲,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煤炭、金属、木材等资源①;彼得大帝把西欧的文明引入到了俄罗斯,但是对俄罗斯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金帐汗国却是由亚洲的蒙古人建立的;欧洲人很难接受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亚洲人当然也不会把他们当成亚洲国家。
从俄罗斯民族的心理认同上说,绝大部分俄罗斯人都认为他们是欧洲人,或者认为他们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但是基本上没有俄罗斯人认为他们是属于亚洲人。
俄罗斯对欧洲与亚洲的这种认同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俄罗斯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各项经济政治政策,并且形成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一个很难解决的悖论。
二.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距离作为其经济政治核心区域的欧洲部分非常遥远;尤其是远东地区,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更是薄弱。相反,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却与日俱增,加上被某些俄罗斯媒体宣传扩大的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这一切都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部分俄罗斯人甚至认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脱离俄罗斯联邦的发展趋势。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中存在一个悖论,即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
所谓真空化,是指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乏力的情况下,出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俄罗斯族人口向欧洲回流的趋势,使该地区本来已经很低的人口密度继续下降,从而导致的有庞大土地面积却无人居住的情况。从当前情况来看,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当然,这种趋势是俄罗斯中央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人口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又是俄罗斯中央政府难以阻止的。
所谓东方化,是指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与亚洲国家日益频繁的经济政治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东方文明更多的接触交流。从长期来看,这种经济文化的交流将使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经济文化上与东亚地区逐步走向融合。这也是俄罗斯中央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如果俄罗斯中央政府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外来经济贸易投资和外来劳动力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当然可以做到把所有没有俄罗斯国籍的人都排除出该地区;但是这样的措施无异于就是中国在1840年之前采取的对外国策,必将导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倒退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人口向欧洲部分回流的趋势;最终将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走向真空化的陷阱。
如果俄罗斯中央政府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采取较为宽松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便利的沿海港口,必将会吸引大量的来自东亚国家的外来投资,也将会吸引大量的来自东亚国家的劳动力来此就业,最终将大大提高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东亚国家的贸易联系,使该地区走向经济现代化;这样一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就没有了真空化的陷阱,但是又会出现另一个令俄罗斯担心的趋势,即亚洲移民带来的东方化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面对这样一个两难选择时,俄罗斯中央政府也是在左右摇摆,没有具体的应对策略。为了满足该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俄罗斯中央政府经常作出各种表态和政策讲话,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时总是因为各种理由而停滞不前。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周边情况来看,日本和韩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对外投资输出国,但都是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许多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人均拥有量都很低,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外国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又在与日俱增;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国土辽阔,森林、淡水、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储备都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内劳动力缺乏和投资环境不佳,它们基本上都处于待开发状态。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巨大的优势互补性,再加上其先天性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如果要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必然要选择和东亚各国深入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交流。
三.悖论存在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中存在的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
首先,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历史上人类活动相对稀少,并且是由于沙皇俄国18-19世纪的不断扩张而被并入俄罗斯版图的。虽然经过沙俄和苏联时期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大量原来居住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俄罗斯族居民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苏联解体后,持续的经济不景气使得俄罗斯更加没有力量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开发,该地区的俄罗斯移民选择迁移回欧洲部分,便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其次,俄罗斯在跨过乌拉尔山之前,本质上是一个信仰东正教的欧洲国家,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当地的原住民族大多信仰萨满教或原始宗教,大部分过着游牧或渔猎生活,他们在文化认同上和俄罗斯差距巨大,却和东亚国家有较深的文化渊源。例如,现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为蒙古族,是典型的东方民族;萨哈共和国的雅库特人和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也是这种情况②。虽然后来的沙皇俄国与前苏联一直推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和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政策,很多少数民族也出现了斯拉夫化的现象,但是总体上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当地的原住民族和外来的俄罗斯移民并未能较好地走向融合。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亚洲经济的复兴,这些原住民族也逐渐意识到了和东方国家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合作的必然性,向东开放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亚洲邻国(除蒙古外)都是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并且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速度都要超过俄罗斯;这些都使俄罗斯产生了本能的防止亚洲人或黄种人渗透的思想。例如,俄罗斯某些媒体上经常会提到“黄祸”一词,便是此种心态的最好例证。
这种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实际上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使俄罗斯对东亚国家产生了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使得俄罗斯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同时面对东方和西方并从中求得平衡的外交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