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山寨”还能活多久? 阿祥 (计世网专稿)汉语词汇的暗示性无与伦比,一个“山寨”,就把这个产业定性为非正统、非主流的性质,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山寨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为什么能把IT市场搅得烟火弥漫?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为“山寨机”争论不休,说好说坏都有理? 提起“山寨”,就想起了《水浒》,想起了宋公明和他那帮子无法无天的兄弟姐妹们。如果说“山寨”和“山大王”有点儿瓜葛的话,那么,从梁山好汉们的身上,就能看清楚“山寨机”的本性,敢于反叛正统、敢于颠覆主流,其匪性与贼性是共通的,杀人放火、兄弟火拼,也是大同小异。 这里,先丢下《水浒》,单说“山寨”。 什么人在骂“山寨机”? “山寨机”取代了过去的“水货佬”、“黑手机”,迅速滚动成一股覆盖全国市场的产业暗流,因为它天生具有一种“匪性”。 “山寨机”冲击的是品牌厂商,颠覆的是品牌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是价格。对于中低端用户而言,相同的功能,价格便宜一半甚至更低。这是用户追求“山寨机”的普遍心理,也是“山寨机”可以快速成长的社会基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山寨机”生存的社会土壤如此丰厚,“山大王”再以新奇的功能和独特的外观作诱饵,焉能不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在热衷于“山寨机”的消费群眼里,“山大王”们最能准确把握时尚潮流,最能抢先注入流行元素。以低廉的价格,压迫品牌产品的高额利润;以出奇制胜的快速反应,为用户提供更多优惠。于是,IT市场上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混战。 混战之后,最受伤的是品牌厂商。仅以山寨手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如此庞大的出货量,对品牌市场造成的冲击波可想而知。品牌手机价格虽然下降15%-20%,但与山寨机相拼,依然没有价格优势。国内品牌手机的占有率下降20%多,几乎全部亏损,其中波导亏损5亿多元,夏新亏损高达6亿多元,有些手机厂商甚至退出了市场。据一家国产品牌手机厂商负责人透露,该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已从10%下降到了2%-3%。品牌手机经销商们更是怨声载道。 “山寨机”一上市,就得罪了品牌厂商们,自然要遭到品牌厂商的诋毁和谩骂。品牌厂商攻击“山寨机”,直指要害,拿税收做文章,以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手机要缴纳17%的增值税,按2007年山寨手机销量超过1.5亿部计算,仅增值税一项,国家就损失178.5亿。即使这般蛊惑,政府也拿“山寨”没办法。 逼上梁山?还是替天行道? 与宋公明们聚义梁山相比,“山大王”们虽不是逼上梁山,但他们做“山寨机”则大有替天行道之风。 潘九堂(《电子创新网》特邀顾问)先生说得好,“为什么被‘山寨机’伤害得最重的,是所谓的国产品牌,而不是外资品牌。因为说到底,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本质上也是‘山寨机’,只不过是披着‘品牌’和‘牌照’的外衣而已——他们没有像外资品牌一样形成真正的‘品牌、质量、技术和营销’等门槛,又没有今日‘山寨机’身上敢想敢拼的狼性,牌照特权让他们成为了‘扶不起的山寨机’”。 真是一针见血。 单看这一点,“山大王”们颇像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替天行道”,路见不平,拔刀相拼。 早些年,由于手机产业利润丰厚,许多有实力的企业拿不到牌照,而有些企业靠牌照倒卖销售许可证,就能坐享其利,贴牌、外包更是一度成风。早该死的还在苟延残喘,产能过剩,库存严重,以致整个产业一度陷于恶性竞争的怪圈。 国务院宣布取消手机核准制,这是政府管理手机市场的一次觉醒:市场竞争应当由企业自主选择。我国手机市场的行政管理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是一大进步,由“核准制”转向“退出制”,同样是一大进步。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被取消以后,市场的力量强大了,“山寨机”疯狂了。 至于手机以外的IT产品,更是你想做,又有能力做,政策上几乎没有限制。“山寨机”的利润高达50%左右,不是直接榨取用户,而是从减少环节而来,比如,专利、管理、渠道、售后以及广告等推广费用,统统免了。 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有“山寨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因此,“山大王”向笔记本电脑等IT领域全面扩张,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台湾威盛电子与微软结盟,笼络IC设计公司联阳、BIOS设计公司AMI、固态硬盘制造商SanDisk等15家厂商,在深圳公开成立“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与联发科共建山寨平台,公开打造山寨笔记本。 黑白两面看“山寨” 不管怎么看,“山寨机”所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正面影响上面已经详述,值得肯定的有三点,即:对消费心理的准确把握;对市场变化的敏锐预测;对产业趋势的快速跟踪。 再看负面影响: 一是售后不保。“山寨机”没有售后,这是通行“法则”,有的虽然承诺“整机保修一年”,也是空头支票,没指望。有位朋友花了1200元大洋,购得一台山寨手笔记本电脑,刚用几次就成了“蓝色的死人”。经专业人士查明,该机的硬件几乎全是旧货,能用算你走运,不能用则是命中注定。 二是欺诈营销。“山寨机”难登大雅之堂,营销各有各的路数,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有那些老实的经销商,会告诉消费者,明码山寨货,认货买货,愿买不买不骗你。有些奸商则就变着法子坑人了,比如,有的利用假明星做包装,拿假周杰伦和假刘德华做幌子,蒙蔽消费者。 三是恶性竞争。“山寨机”先打破市场游戏规则,以低价围剿品牌机,形成规模以后,便开始自相残杀。随着大批“山大王”蜂拥而至,谁抄袭更快,谁出手更狠,谁就能占山为王。其结果,谁比谁更贼,谁比谁更匪,谁就能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人说,“山寨”增强了国人的创新自信力,大大激发了国人的创新热情。此言似乎有点儿夸张,其实,“山寨”的创新是病态的,它本身只是抄袭和模仿的结果,既无独创性,也无连续性,因而不可能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更不可能对后来者形成门槛。也就是说,“山寨“的创新注定是短命的。 “山寨”的归宿在哪里? 平民化是“山寨”的主要特征。非官方的产业导向,迅速做大一个产业,完全源于自发的民间力量。从本质上看,“山寨”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顺市场则昌,逆市场是亡。从竞争的角度看,“山寨”具有狼性,因而更具挑战性;从生存的角度看,“山寨”具有猴性,因而更具适应性。不仅IT产业应当从“山寨”汲取营养,而且其它中国制造产业也应当借鉴“山寨”的成功经验。 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宋公明和他们的兄弟姐妹们的宿命。 梁山好汉只杀贪官,不反朝廷,必然招致贪官阶层群起而攻之,结果为贪官们所利用,“山大王”之间血拼之后,两败俱伤。再看看眼下的“山寨”,正面临同样的命运。 由于“山寨”先天的匪性和贼性难改,命运注定它不可能一统江山。据悉,三分之二的“山寨”企业已经倒闭或转行,那些依靠海外出口得以生存的“山寨”企业,在全球金融雪危机中雪上加霜,依靠外单活命的财路被冻结,生存处境日趋艰难。 死的死,转的转,活下来的被招安。不过,活下来的,已经不是“山寨”,而是“山寨精神”。从特定意义说,“山寨精神”就是一种创新激情,也是市场经济的精髓——适者生存。 未来,中国政府干预市场的现象将逐渐淡化,而中国企业竞争将更加自由,更加宽松。不过,也要看到,对于中国制造来说,面对气势汹汹结伙而来的境外群狼,压力更大,风险更大。因此,要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上,拼出自己的一片江山,“山寨精神”不可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