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脸谱政治”到“面子文化”
一片雪
昨天从成都回到了洪雅。母亲从山上下来了,告诉了我很多老家事情。母亲说,老家这两天准备修路,从一里外的水泥路接到村落里。组织者是叔叔,并非生产队长。母亲说,乡亲们希望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主要是钱的问题。原来修村道,每个人已经集资了1000元了,有的人家因为人多,出了近10000元。我理解乡亲们,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现在确实没有那个能耐呀。晚上,父亲打来电话,说路基已经平整出来了,从明天起就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去山里寻石头做鱼甲石,争取年前车子能够开进村落里。我就叫母亲也回去做做工,我说,别让乡亲们心理不舒服!
继续读《人品与官品》:
从“脸谱政治”到“面子文化” 郭之纯 所谓“脸谱政治”是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为官逻辑。时下官场流行的面子文化,正是由这种逻辑所滋生,并服务于这种逻辑。于是,面子重于一切,面子中才有黄金屋、升迁道,是许多官场中人坚定不渝的信念;于是,在时下的官场上,为上司做足面子,为自己养足面子,让自己画出一张光鲜而“主流”的政治脸谱,是许多官场中人惟一念兹在兹的事情。
近日有几则新闻很扎眼:一是河南某乡政府在饭店所打饭费欠条,竟然可以上秤称重量了——达1.9斤之重;二是有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党政干部有较强烈的读书需求”,但“应酬过多”竟然成为影响该群体阅读的最主要因素;三是国家七部委再次下发通知,要求清理党政机关的豪华楼堂馆所。
这几则新闻初看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然细勘之下,却又不难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欠条以公斤计”、“应酬太多”和“豪华楼堂馆所”等的背后,晃动着时下日渐流行的官场“面子文化”的影子。为什么有钱吃,没钱也要吃,宁肯吃喝出高血压肠胃病,宁肯将自己变成吃喝机器也在所不顾?这并不全是饕餮贪婪的本性使然,而是由于官场特有的“面子文化”决定了,如果不吃喝应酬,不迎来送往,多半就会被“边缘化”。这是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宁将饭店吃垮、被媒体曝光、甚至被诉上法庭也吃喝不止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似,禁止党政机关奢侈浪费违规修建豪华的楼堂馆所,这已经是个多年的老规定了,国家对此曾三令五申。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方非要顶风而上?而且,有些还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分明是“打肿脸充胖子”。实际上,这也是所谓的“面子意识”在作祟,是权力欲望在作祟。
这种“面子文化”,来自于一种扭曲的官场逻辑和实践:“脸谱政治”——也即作秀政治、投机政治。凡热衷于此者,其所做的一切,都主要是用来表演给人看的,是为了给个人的脸上贴金,贴出一张无比光鲜的政治脸谱,希图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圈子,增进自己的威权,并为进一步的升迁营造基础。进一步,则是“吹捧与自我吹捧相结合”,大家互抬轿子,互吹喇叭,互相帮衬着“膨胀”。日久之下,有些甚至已因之失去基本的理智。比如,最近山西省粮食局营造的“粮神殿”正在被舆论尽情挞伐,那些将“墨宝”置于殿中的省市粮食局长们更是遭遇无尽嘲讽。那些局长们为什么肯让自己的“墨宝”置于“粮神殿”这样的“生祠”中享受供奉,不觉难堪反觉荣光无限?究其因,或是因为这既可彰显其德、才、智等方面的“卓尔不群”,同时又潜在表达出其对于本单位、本系统的“巨大贡献”。一言以蔽之:为了一张更光鲜的脸谱,他们甚至不惜将自己打扮成“神”。虽然这样的做法现在被证明是闹剧、是笑料,但当时那么多人却是浑然不觉。这足以见证出他们对“自身形象”的定位,以及在如何煞费苦心地经营。
是故,所谓“脸谱政治”是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为官逻辑。更是由不断膨胀且难以受到约束的权力欲望而生。时下官场流行的面子文化,正是由这种逻辑所滋生,并服务于这种逻辑。于是,面子重于一切,面子中才有黄金屋、升迁道,是许多官场中人坚定不渝的信念;于是,在时下的官场上,为上司做足面子,为自己养足面子,让自己画出一张光鲜而“主流”的政治脸谱,是许多官场中人惟一念兹在兹的事情。基层小官陪酒陪掉健康甚至陪出人命,基层乡镇政府将饭店吃垮,细究之下,都与这种官场“面子文化”氛围有关。
因此,要想管住“衙门”,要想撕破政治脸谱,先要管住权力。
对权力幻觉或权力妄想最有力的棒喝,就是对权力的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如果一地的官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没有说一不二、乾纲独断的实权和快感,而是时时处处都会受到群众和舆论的监督,都要在意群众和舆论的反应,想必也就没有心思和勇气,搬进趾高气扬的“小天安门”或“小白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