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应该正贴还是倒贴
老铁
“福”应该正贴还是倒贴
春节快到了,老铁在这里向各位说一声:恭喜发财!
在春节,说得最多的自然是“恭喜发财”;看得最多的非“福”字莫属,几乎每一个家、每一个单位都会贴上“福”字,祈求新年福到好运来。
老铁在春节期间,当然会去走亲戚、访朋友,可是每次到亲戚朋友家,看到正门的“福”字是倒着贴的,心里总是不舒服,显然主人没弄明白“福”字的来龙去脉,所以把应该正贴的“福”字,倒贴了,不吉利。
“福”字应该倒贴吗?当然不是。老铁于2006年2月12日,刚好是一年前,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福到》,并把它作为老铁博客的开篇之作,现全文辑录如下:
福 到
《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卷六:“全寿富贵之谓福”。
新春期间,各家各户、各单位贴上一个“福”,祈求新的一年福运来、福气到,是自然的事。不过,春节期间拜年,看到“福”字的贴法有两种,即正贴或反贴。到底应该正贴还是反贴,老铁在这卖个关子,按下不表。
“福”字被广泛用于民间,源自何时,已无从考究。不过有一则民间传说,可以作为注脚。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元宵灯会。这一年的元宵节,朱元璋心血来潮,要到宫外去看灯会。入夜,他带着两名太监悄悄出宫,一路上,灯火辉煌,好不热闹。走到一家门前,忽见许多人在围看一盏走马灯,朱元璋凑近了一看,差点没当场气死!原来那盏走马灯上画了一只马骝(猴子)抱着一双很小的绣花鞋在哭,这分明是在辱骂有一双大脚正宫马皇后。朱元璋非常生气,但碍于微服私巡不便发作,就吩咐随从在这家门上留下记号。为了不被房主擦去记号,他便写下一个“福”字。此时的朱元璋,再无雅致观灯了,急急匆匆地回到宫中,命令锦衣卫连夜去抓人。贤良淑德的马皇后,听说因为这事便要杀人,未免太残暴了,就忙对朱元璋说:“皇上,戏辱国母,着实可杀,但此时灯节正在热闹,兴师动众去抓人,岂不有失皇上爱民之心。既然已做下记号,何不明日再去?”朱元璋觉得此话有理,就下令明日再去抓人。朱元璋睡后,马皇后焦急万分,想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马皇后暗传旨意,下令全城不论大小人家,都必须在天明之前在门口写一个“福”。第二天早上,锦衣卫出宫抓人,却空手而归,并禀告说全城人家的门上都有“福”字,不知该抓哪家。朱元璋是聪明人,一听便明白了,决定不再追究此事。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民间。这“福”字也成了逢凶化吉的象征。为了感谢马皇后的恩德,第二年春节,家家户都不约而同地在门上贴上了“福”字,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日。
“福”字贴在门口,应该正贴,但近年许多人都喜欢倒贴。倒贴,是取“福倒”的谐音“福到”,好兆头。古代人很讲究这个,常将不好的东西、不吉利的事,用一个好说法、起一个好的名字取代。例如:亲人去世了,本来是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却把它看成喜事,谓之白喜;一不小心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摔破了,你会说:“落地开花,花开富贵”。问题来了,如果将“福倒”这种不好的东西,用“福到”来取代,那是很好的兆头,可现在是“福到”变成“福倒”,岂不倒了大霉?可人们还是倒贴,一是不太明白其中含义,二是与民间传说有关。
上面说到,家家户户都贴上“福”字,朱元璋自然无法抓人,但偏偏有一家人不认识字,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即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之后就有了“福”字倒贴的做法。老铁认为,这个说法不可信,那家人把“福”字贴倒了,倒霉的是自己,不关皇帝什么事,用的着满门抄斩?再说了,既不认识字,当然就不是自己写的,难道说帮写的人没告知怎么贴?而且,虽不识字,但还知道那字有没有贴反吧。老铁也不认识韩国语,但还知道韩国字有没有反了。
另一传说是,来自清代的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让下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下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准备责罚下人。能言善辩的大管家跪在地上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从此就有了“福”字倒贴的习俗。这当然不能相信,为喜庆日子做准备,王府的大管家能不先检查一遍,除非他不想干了。
回到正题,其实,“福”字倒贴自古有之,但不是取其音,而是取其意。古代通常将“福”字倒贴在马桶、土箱子(即垃圾箱)上,当把马桶里的污物倒掉的时候,“福”字刚好正立,寓意来年福气的到来。另外,像水缸、天井的打水桶等,“福”字是倒贴的。
现代人要贴“福”字,必须注意,正门、前门、墙上,“福”字 要正贴;后门、洗手间、厨房、垃圾桶等,“福”字则要倒贴。
(这是一篇旧的博文,今天重发应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