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虚云和尚闯到悉坛寺法云阁李根源临时住处时,李氏正同清四川布政使赵藩同坐一处。李氏杀气十足地望着虚云和尚进来,一拍桌子就问:“佛教有什么用?对国家对民众又有什么好处?”虚云和尚从容回答:“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总以慈悲为怀,济众利民为本分。语其初肇,则为善去恶。……自古佛教与政治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得其真正,万物得以安宁,而天下太平。”听了虚云和尚这番话,李根源怒气稍霁,指着殿中佛像又问:“佛教要这些泥塑木雕像干什么,空费钱财!”虚云和尚连声回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佛像的塑雕,目的在于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那就会无恶不作。人若无恶不作,社会就会祸乱四起,不得安宁。就拿世俗社会而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和东西各国的铜像雕塑等等,亦不过是令人心有所归。然而圣像雕塑起人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这就正如佛教中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听了这些话,李根源脸上的杀气消失了,露出了和蔼喜悦之情,立即嘱人为虚云和尚送上茶点。停了一会,李根源又说:“假如和尚不作好事,反而做了许多怪事,甚至是坏事,那就要成为国家的废物。”虚云和尚回答说:“和尚是出家男众的通称,但有圣凡的区别。不能看到一二个不肖僧人而抱怨全部僧人。这就好比因为一二个不肖秀才做了坏事,而去骂孔子。就拿今天你统领军兵,虽然军纪严明,但其中每一个人都能像你这样聪明正直吗?海洋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人秉承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彰,非全部是废物啊?”虚云和尚的这番话语,使李根源脸绽笑容,说话态度和气多了。两人继续交谈,虚云和尚更以佛理对其劝导,一直谈到晚上。李根源听了之后感慨万分,叹息说:“佛法广大无边,启人智慧。可是我已经杀僧毁寺,造业重重,应该怎么办呢?”虚云和尚回答说:“逐僧毁寺这是一时风气所造成,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你以后能极力保护佛教,那么功德就莫大了!”李根源听了之后,很是高兴,第二天就跟随虚云和尚改住到祝圣寺。在寺中住了数天,李氏与虚云和尚又有多番交谈,亲眼看了僧人礼佛与劳作,对佛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表示诚心悦服。而且礼拜虚云和尚为师,皈依佛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