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五  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  浩
  一、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计功多少就是计算这饮食的功劳多少,说到种粮食的辛劳,大家都会想起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智度论》说:思维我们的饮食要经过农民辛勤的耕耘下种、施肥除草、收割打稻’、舂磨去皮、晾晒入库、淘米去沙、烧火煮饭而成,计一钵之食,农夫工人流汗合集,:食少汗多,人咽变恶。我若贪心,当堕地狱,啖热铁丸,出为畜生,偿他夙债。所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容易。农民汗流浃背的工作,耕牛要挨受鞭子的痛苦,大寮头陀行人辛苦操作,再经行堂师父打到钵中。这一钵何其的简单,多少人的血汗付诸在内啊!常能见到师父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因为他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为人又岂能轻弃粮食、暴殄天物而不加爱惜妮?量彼来处者,僧祗律上说佛告比丘,这一粒米都是用百种功劳而成的,而施主为求福求慧,减自己的口粮,夺妻儿的份量而施舍来的。斋堂有一联就足以说明粮食的来处:“一粒米从信士口中分出,半瓯水由行人肩上挑来。”因此,我们每次吃饭都应怀惭愧之心作此观想,会感到若不修行,粒米难消。
  二,忖已德行 全缺应供
  仔细思量推测叫做“忖度”。德行,《周礼》地官注云:“德行是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也可以作道德与行持解释。因为,我人心中“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扪心自问有无德行修养受此信施呢?在《毗尼母经》上说:“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堕。”天台大师也讲:“不管是乞食、随众食,都必须作此观,若不入观,即润生死”。因此,如不持戒、坐禅、诵经、营办三宝事,那就叫“德行全缺”,便不应受用这钵饮食。是故“莫道出家饭易得,皆因累世多修持”。要多多培德修持,方能消受信施啊!
  三、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防就是防止,过乃过患。众生心中有无量无明烦恼的过患,其中以三毒贪嗔痴为其根本,所以叫做宗。时时防护,根本若离匮,很多过失就会远离,诸患也就不会生起了。《明了论》说:“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起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痴心,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看到好的美味一个劲的要;饭菜不好就皱眉大生嗔恚之心骂人;一般般过得去就糊里糊涂,只知道埯头猛吃,有位老和尚讲得好:“好吃的就吃个死,不好吃的呢,死都不吃。”《弥勒所问经》云:“一切恶法,皆从贪嗔痴起。”因此,身为佛子更不应生此三毒之心,须知“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呀!”
  四、正事良药 为疗形枯
  因我们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和而成,常为饥渴所病,一大不调就出生百零一种病,四大共成四百四病。如果没有饮食,我们的色身就会形体枯瘦,没办法修行用功。因此,饮食可以做为疗养身命的良药,修行道业的关键。但是只要能养生保健即可,如果又生出贪著之心则反而又沉沦堕落了。《杂宝藏经》说:“是身如车,好恶无择,香油臭脂,等同调滑。”说身体就好像车子一样。食物就比如油脂,油涂在轴轮上面,只希望它转动,那里分什么香臭,饮食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为了维持体力,修行办道就不要太去分别好坏了。在《阿育王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优波笈多尊者装了一钵乳糜,另外还拿了一个空钵,都把它放在一个贪食的比丘面前说:“很烫,你等它冷一点再慢慢吃。”而那位比丘贪吃的心特别重,等不及就使劲吹,希望乳糜凉得快点。尊者见了就说:“乳糜虽然凉了,你的心还是燥热的,也要使它凉下来才行,应当以不净观为水,来除灭你心中的热恼。见到饮食要把它当药一样的想。”那位比丘一下把他刚吃的乳糜全部都吐了出采,刚好全吐在了那个空钵里。优波笈多尊者就说:“不要浪费了,再把它吃掉!”比丘说:“这么肮脏的东西怎么还能吃呀?”尊者说:“刚才还是你自己吃的东西,怎么一会就说它脏了呢?你要观一切法都像这涕吐一样!”因为尊者的说法,比丘精进,思维观察当下就证得阿罗汉果。由此可知,我们应以法为食,以法为药,疗治我们身心的诸病。
  五、为成道故 方受此食
  饮食可以资养身体修行办道,佛门讲“借假修真”,以饮食资养四大假合之身去修行办道,我们才受食这钵斋饭的。身体每天要消耗很多能量,新陈代谢,交换不停,行住坐卧都需要热量,要是没有饮食供给营养,饥渴生病就不能安心办道了。所以,受食是为了要成就道业,如不为道,则粒米难消。窥基大师讲:“为成道业施将来,道业未成争消得?”自知道业没有成就,须深生惭愧之心,故《行护》云:“饮食须生惭愧,常作观法是也。”《五灯会元》也有这么一则公案:一位化主师父外出化缘回山,黄龙慧南禅师上堂说法讲:“世间上有五种人不容易,第一种是外出化缘的不容易;第二种是能施舍的人不容易;第三种是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人不容易;第四种是坐在那里吃饭的不容易;还有一种不容易,是什么人?”过了很久黄龙禅师才说“渐耳”,就下座回方丈室了。那时,翠岩真当首座,藏主就问他:“刚才和尚讲的第五种不容易是什么人啊?”真首座就说:“脑后见腮,莫与往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脑袋只会看到自己的腮帮子的人,只知道吃饭的人,不要跟他来往。言外之意也就是“吃了饭修行办道的人不容易”。所以说“三心未了米难消;五观若存金易化。” 马祖道一禅师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因此,一切佛法都应会归于我们的自心。世间学术,义理看似浅薄,然头绪复杂容易紊乱,佛法妙理看似深奥,线索却只有一条,就是我们现前当下的一念心性而已。“三念五观”也就是防护我们的心念,除去我们心中的人法二执。只要一念清净便可生诸善法,得无量的功德。可见,丛林之中,吃饭过堂是何等大事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