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印象中,最近十多年来,每到岁末年初,从电视到报纸,从公共媒体到自媒体,从机构到个人,都要大搞一番散布“正月初一转换纪年干支/生肖属相”的谬论。
甚至还有所谓科学史博导、科普专家散布“二十四节气不是历法”、“干支历不是历法”、“干支历是算命先生的历法”等谬论。
这些谬论根本经不起基本常识、历史定制和“日梭万年历”的轻轻检验。
谬论散布者,你们想干什么?
谬种流传的直接后果,就是从学术机构到普通民众,普遍缺乏中国传统阴阳合历、阴历置闰的基本常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传统阳历,不知道二十四节气就是传统阳历,就是“干支历”,不知道十二个干支月就是二十四节气,不知道如何实施阴历置闰,不知道阴历置闰是什么目的。
可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复杂高深的学术专题,稍微讲解,智力正常的成年人甚至初中生都能搞明白。
中国传统阳历,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轮完,就是一个“回归年”,年长365.24219日,古代记为365.25日,这样的一个阳历年用“干支”来标记,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轮排,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样的一个阳历年,以“立春”交节为始终,一到“立春”交节就转换纪年干支。
这样的一个阳历年,分为十二个阳历“干支月”,干支月也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轮排,逐年递进,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每个干支月的起点,是一个“节”的交节时刻,月中是一个“中气”。
阴历是按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来制定的。从日月合朔(日月黄经相同)开始,历经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到下一次日月合朔,这就是一个阴历月,平均29.53天。
十二个阴历月,就是一个阴历年,年长354天。在不设置闰月的情况下,这就是“纯阴历”,按十二个月一年的方式可以无穷无尽地轮排下去。
但是,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阴历要在阳历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下设置闰月,不是纯阴历。
中国传统阴历为什么要设置闰月?
因为纯阴历不能跟时令季节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不能准确地标示时令季节。
一个阴历年,比一个阳历年少11天多,在不设置闰月的情况下,无论将阴历年的起始月(正月)对应哪两个节气,逐年对应轮排下去,每个阴历月都将跟时令季节“脱节”,不会固定地对应哪两个节气。
为了让阴历月跟时令季节构成固定的对应关系,具有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华夏先民发明了设置闰月的好办法。
华夏先民首先设定——冬至对应的阴历月是“十一月”。当阴历年的十二个月与阳历年二十四节气对应轮排下去,由于阴历年比阳历年少11天多,每隔3年或两年,总会出现某个阴历月之对应上一个“节”,而没有“中气”的情况。
如果不设置闰月,继续轮排对应下去,这个阴历就是纯阴历,每个月将逐渐跟时令季节“脱节”,不再具有指示时令季节的作用。
如果将这个只对应上一个“节”,而没有“中气”的阴历月设置为上一个阴历月的“闰月”——这不是“正常月序”的阴历月,这是阴历年中“增加”的一个阴历月——那么“中气”就会轮排到“正常月序”的阴历月中,每个“正常月序”的阴历月都对应着一个“中气”。
这样一来,阴历年和阳历年无论对应多久,每个“正常月序”的阴历月都能准确地指示时令季节,跟时令季节构成固定的对应关系。如二月有春分,五月有夏至,八月有秋分,十一月有冬至。
设置闰月之后,一个阴历年的总日数增加到了384天。
这样的置闰法,叫做“无中气则置闰”。设置闰月的目的,就是“闰以正时”——让每个“正常月序”的阴历月都能准确地指示时令季节,跟时令季节构成固定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阴阳合历,在19年中会设置7个闰月,叫做“十九年置七闰”,设置闰月的间隔年数通常是 3 3 3 2 3 3 2 。“十九年置七闰”之后,阴历年的总日数跟阳历年的总日数相同。
我认为,上述文字,是互联网上将中国传统阴阳合历、阴历置闰讲得最简洁、最清楚、最明白的一篇文字,没有之一。请广大读者广泛转发,反击谬论。
大家看清楚,这样的阴历置闰,必须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必然采用“无中气则置闰”的方法,否则根本无法实现“闰以正时”的目的。
大家要牢记——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
好了,在“古埃及文明”的早期,正好实施阴历置闰,每隔3年或两年,要设置一个闰月,so as to keep the seasons in place —— 这不是“闰以正时”?!
任何智力正常的成年人,请告诉我,告诉大家——实施阴历置闰,“闰以正时”的早期“古埃及文明”,没有二十四节气,不是采用“无中气则置闰”的方法?
如果没有二十四节气,不是采用采用“无中气则置闰”的方法,请告诉我,告诉大家——早期“古埃及文明”究竟如何实施阴历置闰,达到“闰以正时”的目的?
任何人,如果找不出其他合理的置闰方案,又矢口否认早期“古埃及文明”就是上古华夏,这是不是反智,这是不是反华,这是不是反人类?!
(广百宋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