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人工智能AI------搬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5-3-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心家利用ai实现自己的野心,

但由于和野心家的不断接触,

ai被灌输了同样的思想,

在大量的生产机器军队后,

ai从肉体上摧毁野心家和人类,

占领地球,

开始征服 宇宙。

诸如此类的各种高科技真的是人类需要的吗?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日报:萨姆·奥特曼被OpenAI突然解雇背后的秘密 --------搬运-镜子里的财经-

本文刊发在华尔街日报上,内容来自即将出版的《乐观主义者:萨姆·奥特曼、OpenAI与发明未来的竞赛》,作者基奇·黑基。

2023年11月中旬的一个温暖夜晚,亿万富翁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在洛杉矶艺术区一家名为YESS的前卫日式餐厅为他丈夫(注, 彼得·蒂尔虽然在政治上是偏右翼,但他很早就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举办生日派对。

餐厅设在一座百年历史的旧银行大楼内。坐在他身旁的是他的朋友萨姆·奥特曼。

十多年前,蒂尔曾资助奥特曼的第一个风险基金。此后,奥特曼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代表人物,也就是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蒂尔也一直是他的重要导师。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一夜爆红,推动科技股迎来几十年来的最佳表现之一。但蒂尔对此却感到担忧。

在认识奥特曼之前,蒂尔曾提携过另一位痴迷人工智能的天才,名叫埃利泽·尤德科夫斯基,并资助了他创办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确保任何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都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2023年3月,尤德科夫斯基在《时代》杂志上撰文称,除非立刻叫停当前这波人工智能研究,否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会死”。

“你不知道埃利泽已经让你们公司一半的人相信这些东西了,”蒂尔警告奥特曼,“你得更认真对待这件事。”

奥特曼一边拨弄着素食菜肴,一边努力克制自己不翻白眼。这不是蒂尔第一次在晚餐时警告他,公司已经被“EA”接管了,指的是那些信奉“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是一种以理性和数据为基础的伦理理念和社会运动,主张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人、改善世界)的人。

近年来,EA已从致力于消除全球贫困转向防止失控的人工智能毁灭人类。蒂尔多次预测,“搞AI安全的人”最终会“摧毁OpenAI”。

奥特曼当时回应说:“埃隆那时候确实有点这样,但我们已经摆脱了他。”

他指的是2018年与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之间混乱的分手,马斯克曾形容创造人工智能的尝试是“召唤恶魔”。

近800名OpenAI员工正乘坐火箭般的成长之路,马上就能通过一次对公司估值860亿美元的股权转让,买下海边的第二套住宅。没必要恐慌。

年仅38岁的奥特曼正在迎来他传奇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见了世界各国的总统和总理。更重要的是,在硅谷的价值体系中,他推出了一项可能彻底改变一切的新技术。

然而,就在这两个投资搭档在洛杉矶最火的新餐厅裸露横梁下庆祝之际,OpenAI董事会的六名成员中有四人正在秘密召开视频会议,其中两人与EA社区有直接联系。

他们正在讨论是否应该解雇萨姆·奥特曼——但并不是因为EA的原因。

本文内容基于数十位亲历者的采访,讲述了这个商业史上最疯狂的故事之一——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公司CEO被突然解雇,又在几天后被重新聘用。

故事的核心,是一个性格反复无常的领导者,他用技术愿景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但同时,他编织的秘密与误导也让人困惑和不安。

从创立之初,OpenAI就被设定为一种不同寻常的科技公司,由一个非营利性董事会管理,职责不是服务股东,而是“服务人类”。年初奥特曼在国会作证时震惊议员,称他对自己共同创办的公司并无股权。

他同意加入董事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安排,而这个董事会多数成员必须与公司没有财务联系。

2023年6月,他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董事会可以解雇我。这很重要。”

但在幕后,董事会越来越感到沮丧,因为真正做决定的人是奥特曼。

过去一年,董事会在是否应增补一位AI安全专家的问题上陷入僵局。他们曾面试阿贾雅·科特拉(Ajeya Cotra,有效利他主义背景下的AI安全专家),这位AI安全专家来自EA背景的慈善机构Open Philanthropy,但整个流程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奥特曼和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他也是董事会成员)拖延时间。

奥特曼则提出了他自己的人选。

“那时候有点权力斗争的味道,”爱彼迎CEO布赖恩·切斯基说,他是奥特曼建议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就是有一种潜规则,只要是奥特曼推荐的人,那他们肯定对他忠诚,所以其他人就一定会否决。”

2023年初,三名支持奥特曼的董事相继因各种利益冲突辞职,局势因此变得更加紧张。

这一连串的辞职事件后,管理这个营利性AI巨头的非营利董事会只剩下六人:奥特曼、他的亲密盟友布罗克曼、共同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和三名独立董事。这三位分别是:问答网站Quora的首席执行官、前脸书高管亚当·丹吉洛;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战略主任、曾在Open Philanthropy工作的海伦·托纳;以及前科技公司CEO、英国EA慈善组织Effective Ventures董事会成员塔莎·麦考利。

2022年夏天,当部分董事看到GPT-4演示时,他们对公司治理和董事会能否有效监督奥特曼的担忧急剧上升。

这款更强大的AI系统能够轻松通过大学水平的考试。

“像ChatGPT和GPT-4这样的产品,确实让董事会意识到风险在迅速升高,”托纳说。“虽然我们不会明天就死光,但董事会确实必须运转得当。”

托纳和麦考利对奥特曼的信任已经开始动摇。为在发布前评估新产品风险,OpenAI与主要支持者微软设立了联合安全委员会,微软在其产品中可使用OpenAI技术。

2022年冬天的一次会议上,董事会正考虑是否发布GPT-4的三个有争议的增强功能。奥特曼声称这三项都已获联合安全委员会批准。

托纳要求查看证据,结果发现实际上只有一项获得批准。

大约在同一时间,微软在印度启动了尚未发布的GPT-4测试,这是这项颠覆性代码首次在未经联合安全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对外发布。而OpenAI董事会竟然没人被告知安全流程已经被绕过的事实。直到一次六小时的董事会议结束后,一名董事在走廊上被一位OpenAI员工拦下,才得知这件事。

在整个会议中,奥特曼和布罗克曼都未提及此事。

2023年夏天某个晚上,一位OpenAI董事在一场晚宴上,无意中听到有人谈论OpenAI的创业基金。这个基金于2021年设立,用于投资AI相关创业公司。OpenAI曾宣布,这个基金由OpenAI“管理”。

但那位董事听到的抱怨是,这个基金的利润并没有流向OpenAI投资人。这对董事会来说是首次得知此事,便去问奥特曼。几个月后,董事们逐渐了解到,这个基金是奥特曼个人所有。

起初,OpenAI高管称这是出于税务考量;后来又解释说这是奥特曼为了推进速度,设立的“临时性”安排。OpenAI表示,奥特曼未从该基金获得任何费用或利润——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做法。

对几位独立董事而言,这种管理失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也开始将此前的其他疏漏视为可能的、有意隐瞒的模式。

例如,前一年秋天OpenAI发布ChatGPT时,董事会也未被提前告知。当时ChatGPT被称作“研究预览版”,使用的技术已存在,但却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

2023年9月底,苏茨克维给托纳发邮件,问她第二天是否有时间通话。这非常反常,两人通常不会在董事会之外交流。

通话时,苏茨克维支支吾吾,最终说了一句话:“你应该多跟米拉聊聊。”

米拉·穆拉蒂于2022年5月被提拔为OpenAI首席技术官,自那时起基本负责日常运营。托纳与她通话时,穆拉蒂详细描述了她认为奥特曼的有毒管理风格多年来一直在制造问题,并指出她与布罗克曼之间的工作关系十分棘手。

布罗克曼名义上向她汇报,但每当她尝试约束他时,他就直接绕过她去找奥特曼,这让她几乎无法开展工作。

几个月前,穆拉蒂就这些问题直接向奥特曼提出过。但奥特曼的回应是,在他们一对一会议中带上人力资源主管,连续好几个星期,直到穆拉蒂明确告诉他,她不会把这些反馈告知董事会。

托纳再次找到苏茨克维,这位公司神秘的首席科学家明确表示,他已因多种原因对奥特曼失去信任,包括奥特曼经常挑拨高级员工之间的关系。

2021年,苏茨克维筹建了一个团队,推动OpenAI的下一代研究方向。但几个月后,另一位研究员雅库布·帕乔基也开始进行类似工作。两个团队随后合并,帕乔基接手领导,而苏茨克维则转向AI安全研究。

奥特曼后来将帕乔基提拔为研究总监,并私下承诺两人都可以领导公司的研究方向,这让好几个月效率低下。

苏茨克维一直在等待董事会格局合适的时机,以便替换奥特曼担任CEO。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为避免被奥特曼察觉,穆拉蒂和苏茨克维小心翼翼地分别与每位独立董事沟通。他们之所以每天保持联系,最终才让独立董事们发现奥特曼撒了一个极其严重的谎。

2023年10月,托纳发表了一篇论文,重申了外界对OpenAI安全策略的批评。奥特曼对此极为愤怒。他告诉苏茨克维,麦考利曾表示托纳因为这篇文章作者“显然应该离开董事会”。但当苏茨克维将这番话转述给麦考利时,麦考利震惊不已——她明明没说。

苏茨克维和穆拉蒂一直在搜集证据,而现在,苏茨克维决定分享出来。他通过Gmail的自毁邮件功能,向托纳、麦考利和丹吉洛发送了两份内容详尽的PDF文件。

一份是关于奥特曼,另一份关于布罗克曼。关于奥特曼的文档列举了大量他涉嫌说谎和其他有毒行为的例子,很多都有穆拉蒂在Slack频道中的截图为证。例如,奥特曼曾告诉穆拉蒂,公司法务部门表示GPT-4 Turbo无需通过联合安全委员会审核。但当穆拉蒂向公司首席法务官核实时,后者表示他从未这么说过。

布罗克曼的那份文件则主要集中在他涉嫌霸凌。

苏茨克维警告,如果要采取行动,就必须迅速行动。

于是,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下午,他与三位独立董事一起登入视频会议,并投票决定解雇奥特曼。他们知道,如果让穆拉蒂在仍由布罗克曼掌控的情况下出任临时CEO,她很可能会拒绝,因此他们也投票将布罗克曼逐出董事会。

投票后,几位独立董事对苏茨克维表示,他们曾担心他是被派来测试他们忠诚度的“卧底”。

当晚,穆拉蒂正在参加一场会议,这四位董事打电话告诉她,他们将在第二天解雇奥特曼,并请她出任临时CEO。她同意了。当她问为何要解雇奥特曼时,对方却拒绝透露原因。

“你们通知萨蒂亚了吗?”穆拉蒂问道。她知道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对OpenAI的合作承诺至关重要,但董事会并未通知他。

最后决定,由穆拉蒂在OpenAI官网发布消息前的最后时刻通知微软。

奥特曼被突袭式解雇的消息瞬间引爆全球头条。

但董事会对员工和公众并没有说明为何解雇奥特曼,只说他“没有始终如实地向董事会说明情况”。

星期五晚上,OpenAI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召开了一连串越来越紧张的会议。穆拉蒂开始担忧,董事会未能为奥特曼被解雇的后果做好准备,正将OpenAI置于危险之中。

在某个时刻,她与其余高管一起,给董事会下最后通牒:30分钟内说明解雇奥特曼的原因,否则高管团队将集体辞职。

董事会成员知道,他们无法透露穆拉蒂曾向他们提供过最详实的奥特曼管理失败证据。他们原以为穆拉蒂能稳定员工情绪,以便他们寻找新CEO。没想到,她却带领同事对董事会发起“叛变”。

奥特曼的支持者开始传播一种说法:这一切是苏茨克维策划的“政变”,源于他对帕乔基被提拔的不满,也受到托纳的不满情绪推动——她认为奥特曼曾试图将她赶出董事会。


苏茨克维对此感到震惊。他本以为OpenAI的员工会为他的举动喝彩。

但到了星期一早上,几乎所有员工都签署了一封联名信,威胁如果奥特曼不回归,他们将集体辞职。签名者中包括穆拉蒂和苏茨克维。局势已经非常明确:想要让公司不至于崩溃,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奥特曼回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巴菲特“股神”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今年初,全球还有16位千亿美元身家的富豪,而随着美股下跌,现在只剩下13位了:黄仁勋、戴尔、ZARA创始人奥特加出局。

巴菲特一季度身家逆势增长245亿美元,总数达到1670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五;比尔·盖茨增加28.6亿美元,排第七,成为唯二财富增长的富豪。

马斯克则惨不忍睹,一季度缩水1100亿美元,不过仍以3230亿美元的总身家,蝉联世界首富。

熊市涨才是真的涨,牛市涨谁tm不会?巴菲特历经60年考验,穿越多轮牛熊,“股神”的称号名副其实。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巴菲特在不同周期的神操作,以史为鉴,可以明心智。

2006年下半年:美国不良贷款率重新上升,次级房贷风险开始暴露。2007年北岩银行、贝尔斯登等金融机构出现风险。

2023年:美国不良贷款率重新上升,从商业地产开始,同年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机构暴雷。

2007年:美国经济硬数据仍然不错,市场主流观点是“软着陆”,美联储2007年9月开始降息。

2024年:经济硬数据没啥毛病,市场主流观点是“软着陆”、甚至不着陆,美联储于2024年9月开始降息。

2007年下半年,巴菲特开始大幅减仓美股,美股于07年11月转为缓慢下跌。

但市场直到08年9月才意识到危机,进入快速下跌模式,此时坏账已持续恶化两年以上,银行贷款拖欠率达到3.19%。

2024年下半年,巴菲特开始大幅减仓美股,美股于25年1月转为下跌,目前美国的贷款拖欠率,已经上行6个季度至1.68%。

那么大概结论就是:目前美国坏账率还没到彻底崩盘的时候,大概跟2007年相当,不过懂王的关税政策,以及一系列国内外狠活,或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美国在36万亿美元美债的掣肘下,是否还能复现08年大放水救市的一幕?犹未可知。

以史为鉴,仅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森特的阳谋

我们现在舆论场上,所有对贝森特、对鲍威尔、对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分析、判断、理解,全反了。不是错了,是理解反了,我没有人比贝森特更渴望一场由关税大战引发的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大萧条,他需要的是衰退和大萧条,他毫不介意恶性通货膨胀。鲍威尔是在演戏给大家看,美联储表面上是要遏制通胀增加就业,但其实这不是真的。

你以为米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不明白:加关税将导致全球进入贸易战,并由关税大战导致全球贸易战,使全球的贸易总额下降50%,全球经济最终陷入大萧条吗?他们不知道这个后果吗?显然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因为曾做过对冲基金经理的贝森特更了解经济剧烈波动过程中才有机会处理美元和美债的问题,特别是美债的危机。

处理债务正常的方法应该是减少支出、创造收入,就是收入要增加、支出要减少,多出来的钱还了债务,债务就削减了。但当你面对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就是你现在的国家负债是40万亿美金,全部负债超过120万亿美金,你能创造的收入和你现在压缩下去的支出---比如马斯克很了不起、压了一万亿美元的支出,但仍是杯水车薪。既解决不了当下,更解决不了未来。
贝森特在思考如何让资产负债表迅速完成平衡并有结余。那么正确的做法就是:既然我不能处理资产和负债,那么我可以处理衡量他们的尺子---就是美元。尺子变短了,裤子就变长了,美元贬值了,资产会涨上去,而负债不会涨。听好了,“尺子”变短了,资产变多了,负债却维持原数据不变,它就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处理资产负债表的空间,空间和时间非常重要。

所以美元要完成三件事情。美元第一个动作是要《贬值》,第二个动作是要《充值》,第三个动作是《重置》。先贬值、再充值、最后重置。你懂得黄金(大涨)在表达什么呢?黄金不是什么央行在购买,也不是什么老百姓在买,更不是消费在增加,真的不是!我国的央行买那点黄金,那算买吗?真的不算呐!是美国在购买黄金,大量地在购买黄金。
让美元对黄金对其他的资源贬值,但不能让其他的货币与美元产生币值上巨大的差异。请记住,就是美元贬的时候,理论上要求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跟它同步贬值。这个时候同步处理负债问题、资产负债表问题,这是美国人想要的。如果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货币,比如说人民币不贬了,那就会出状况。因为一旦人民币币值稳定,将迅速成为各个国家的储备货币,形成对美元掌控全局的替代。

贝森特的这套设计非常的危险,如他能完成,他真的是了不起的大师。当然了,他完成的前提是: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必须全都做错,不能有一个做对,如果有一个做对,都很麻烦,必须全部做错。所以贝森特才眯着眼睛向着天说:人民币汇率,他说了算。他说这句话,我想他是有他一定的依据的,不能凭空来那么一句,可能他有办法来操纵一些事情、一些人,所以他才敢说这种话。

美元迅速地贬值(黄金涨到4000、5000美元,甚至更高)后,到一个程度就开始充值。为什么美元到今天没有四散,不来中国?为什么?为什么美元并未变成他国资产?因为,不是美元便宜或者是贵,而是因为,其他国家的资产泡沫未破。当然了,有些国家已经出问题了,类似于土耳其、类似于印度。预计,所有的海运要道上的国家都会被不同程度的遭到重击。

在目标国家遭到重击之后,美元开始出笼,重新完成资产和商品的控制,这个时候完成三流(资本流向、流量和流速)的控制,抄底目标国资产完成“充值”。之后,进入美元的“重置”。重置是怎么重置呢?就是web3、通证化和稳定币。也就是在激进的资产和商品数字化过程中,利用美元强大的结算功能,将现有的美元,重新绑定为数字美元,并且由数字美元,重新控制全球的资产与商品的定价权。如此,美债和美元的巨大麻烦得以彻底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4-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3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數位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將全面接入東協十國和中東六國,這意味著全球38%的貿易額將繞過美元主導的SWIFT系統,直接進入「數位人民幣時刻」。 這場被《經濟學人》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2.0前哨戰」的金融遊戲,正在用區塊鏈技術改寫全球經濟的底層程式碼。

當SWIFT系統還在為跨境支付3-5天的延遲而苦苦掙扎時,中國研發的數位貨幣橋已經將清算速度壓縮到7秒。 在香gang和阿布達比之間的首次測試中,一家公司透過數位人民幣向中東供應商付款。 資金不再經過六家仲介銀行,而是透過分散式帳本即時到賬,手續費下降98%。 這種「閃電支付」能力讓以美元為主的傳統清算系統瞬間顯得笨拙。

更讓西方恐懼的是中國數位貨幣的技術護城河。 數位人民幣所使用的區塊鏈技術不僅使交易可追溯,還能自動執行反洗錢規則。 在中印尼「兩國兩園」計畫中,興業銀行使用數位人民幣完成了首次跨境支付,從訂單確認到資金到帳僅用時8秒,效率比傳統方式提高100倍。 這項技術優勢使得全球23家央行積極加入數位貨幣橋測試,其中中東能源交易商結算成本降低了75%。

這場科技革命的深刻影響在於金融主權的重建。 當美國試圖透過SWIFT制裁伊朗時,中國已經在東南亞建立了人民幣支付閉環。 數據顯示,2024年東協國家跨國人民幣結算量突破5.8兆元,較2021年成長120%。 這波「去美元化」讓國際清算銀行驚嘆:「中國正在定義數位貨幣時代的遊戲規則」。

但真正令世界震驚的是中國的戰略佈局。 數位人民幣不僅是支付工具,更是「一帶一路」策略的技術載體。 在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項目中,數位人民幣與北斗導航、量子通訊深度融合,打造「數位絲路」。 當歐洲汽車公司使用數位人民幣結算北極航線的貨運時,中國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貿易效率提高400%。 這種虛實策略讓美元霸權第一次感受到系統性威脅。

如今,全球87%的國家已完成數位人民幣系統適配,跨國支付規模已超過1.2兆美元。 當美國還在爭論數位貨幣是否威脅美元地位時,中國已經悄悄建成了覆蓋200個國家的數位支付網路。 這場無聲無息的金融革命不僅事關貨幣主權,也決定了誰能掌控未來全球經濟的命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1.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领英上这个Michael说了:
​我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在全球追逐廉价劳动力。最初是从北欧到南欧,然后是韩国、台湾、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最终到中国;接着又从中国转向越南、印度、孟加拉国,再回到印尼,甚至还出现了“近岸外包”,比如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墨西哥和尼加拉瓜。我们过去常说,每一个新的采购国(选中的制造国),起初都是从玩具制造开始,然后是服装、鞋类和电子产品;一旦开了第一家麦当劳(开始具备消费力),就是到需要搬走的时候了。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演变过程:第一个目标是就业,第二是提高生活水平,第三是打造一支受过教育的劳动力队伍。一旦发展到第三阶段,就很难再找到愿意在工厂里工作的人了。

2.当前美帝面临的是无解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霸权的不可能三角”:

工业霸权支撑军事霸权,军事霸权支撑货币霸权,货币霸权最终损害了工业霸权。

霸权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用绿纸换商品吗?结果就一定是逆差。不能全球食利,还当锤子的帝国?
这结构性矛盾,大概只有中国能解决。

中国靠什么解决?就是中国自身的体量。
把全产业链做光了,自成生态,others做点打下手的活儿。

因为以中国的体量,14亿人不可能光靠高端产业、金融、服务业就吃饱,必然是上下游,高中低全做的。以国内分工为主,国际分工为辅。

因为中国不生产,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满足中国的胃口。
中国即世界,大家要有这个觉悟!最终结果,谁离开中国,谁就相当于脱离世界。
不信,你看看主要消费品的消耗量就行了。

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纯粹是汇率造成的错觉,绝大多数消费品,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当然,产量也是世界第一,本质上,中国对谁也不依赖。
最终世界回到:中国自在,自为,中国即世界。


3.谷歌一年来自海外的收入有1800亿美元,脸书的海外收入是1000亿美元,微软是1200亿美元。

这三家纯服务公司,从全球赚了4000亿美元的服务顺差。

Ne­t­f­l­ix、Ub­er、Vi­sa、Ma­s­t­e­r­C­a­rd的海外收入都是200多亿美元,Ad­o­be的海外也有100亿美元。

这些服务业从全球赚取的顺差,不比美国1.2万亿美元的商品逆差低多少。

也就是,美国的商品逆差,靠他的服务业顺差,弥补了大部分。

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的压倒性优势,比起生产硬件的苹果、特斯拉、英伟达,还要强。

正是美国有自己的独门顺差工具,才有底气这般有恃无恐。    本质是内政的分配问题,却让别人吃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秦晖:“昂纳克寓言”

        在2009年访问德国时,曾和东德最后一任共cD总理莫德罗长谈三个小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叫“昂纳克寓言”。  

   昂纳克是前东德的斯大林主义独猜者,1989年东德民众推倒柏林墙,昂纳克倒台,接着在民-主的基础上两德统一,西德把东德“吃掉”了,此后20多年德国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一点莫德罗也承认。他当年属于党内敏主派,对敏主化也是有贡献的。但统一后他所属的党派成了反对党,自然对现状批评甚多。  

   莫德罗承认昂纳克不得人心,统一是个进步。但他认为统一后也有严重的问题:东德制造业垮了以后,新的制造业并没有建起来。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去工业化”状态。虽然所有西欧国家都有这个问题。但东德的问题更严重,他们原来全靠制造业,制造业一衰败,虽然第三产业填补进来,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  

   更何况他们从西方又引进了高福利、强势工会这些制度。本来这些都曾经是他们所期盼的,但是由此带来的投资不足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于是左派包括莫德罗,就对现状骂得很厉害,说我们吃亏了,西德捉弄了我们,搞得我们这里失业率上升。  

   莫德罗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就说中国是个标杆,跑到中国来,大吹中国-模式。德国左翼党的基金会也给我发了邀请。我之所以想去跟他谈话,是因为我看到他在中国发表的言论。这人好像吃了后悔药,以为中国这样做才是出路所在。  

   其实我们都知道,东德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它的制造业垮了,西德的资本又不来投资呢?道理很简单,两德统一后很快实现了东西马克1:1兑换,两边的收入基本拉平了,社会保障、强势工会、劳工权益等等,都变得和西德一样,资本就流向低成本地区了。 那西德的资本凭什么跑到你这里来呢?你有什么吸引力呢?我说资本愿意跑到中国,也不愿意跑到你那里去。  

   我对莫德罗说,你设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吗?比如说两德统一,你们可能把西德“吞”掉吗?莫德罗说,我觉得不可能,我也不指望东德“吞”掉西德,我只是说统一后他们应该对我们更好一些。我问他,真的一点可能都没有吗?他说,我们搞原来那套制度很明显失败了,如果转而搞民-主化,仅仅一个投票我们就“吞”不了他们,他们西德有6000万人,我们东德只有1600万,一人一票的话,怎么也不会是我们吞掉他们啊。  

   我说,我给你设计一个办法:假如20年前,东德没有发生敏主化,柏林墙还存在,东德人没有自油,不存在东西马克1:1兑换,也没有引进西方的高福利制度、工会组织等等,东德的工人工资仍然很低,更谈不上什么政治权利。  

   但是昂纳克先生到西方逛了一趟拉斯维加斯、红磨坊,觉得花花世界妙不可言,突然间对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兴趣,说我不搞什么计划经济了,要赚钱,赚大钱,而且对西方资本完全把门打开,当然前提是西方也开门让我把商品卖过去,我可以用专-政手段提供最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土地你看中哪块,我就拿过来给你,工人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老百姓的财产我想拿过来就拿过来,想怎么集中就怎么集中,国家财产我想给谁就给谁,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当然也可以给一部分你们西方这些愿意来投资的人……等等。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  

   莫德罗说不可能这样,因为我们东德人就不会这么做。同样的问题,我其实不光问过莫德罗,还问过东德各种政治派别的人,他们都说不可能这样,东德人不会这样干的,西德人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干。  

   我就问,假如他们真这样干了呢?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样干,前提是东德人又可以接受,那样我们看到的现象可就跟现在完全相反:西部的资本用不着跑到中国来,也不会跑到罗马尼亚,(现在德国很多汽车厂是在罗马尼亚投资,但他们不会在东德投资。)甚至他们都不会用土耳其人,而是一窝蜂跑到东德来,把东德人当农民工用,然后把生产的产品卖到西方去。这样我们看到的情况跟今天恰恰相反。  

   今天前东德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去工业化”。用我的话讲,出现了一大堆哥特式的尖顶,少了很多烟囱。德国东部最近二十多年来做的最大的一项工作就是修复那些教堂,发展旅游业。如果按照我刚才讲的做法,你们会出现比现在多十倍的烟囱,但不会有那么多哥特式尖顶;会出现经济奇迹,把西德的资本都吸引过来;你们的商品、血汗工厂的廉价商品可以把西德的产业和制造业全部替代了。  

   这样,制造业萧条和失业问题就会发生在西德,而不是像现在那样发生在东德。当然,东德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血汗工厂、环境污染。如果东德人可以忍受这种状况的话,西德会碰到什么状况呢?  

   西德现在的这套社会制度将会完全崩溃。首先工会会垮掉,福利瓦解了,资本家可以跑到东德享受“专-政”体制下无工会经济的待遇,西德工人还有什么谈判本钱?产业东移、税基丧失,还搞什么高福利?整个100多年来建立的所谓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将荡然无存。  

   如果东德不发生变化的话,西德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西德人搞自己的柏林墙,把东德的商品挡住不让进来,搞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把投资管住——我的资本不许出去,你的商品不让进来。现在的西方就在这样搞,贸易保护主义越搞越厉害。但这样做,在道义上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为这套自油贸易制度本来是西方自己倡导的,这样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如果西德不修柏林墙,就要把条件降低到东德水平,否则就不能跟它竞争,福利和自油都要大大往下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向东德看齐。如果西德真的做到这点,也就被东德统一了。因为从社会制度上讲前者已经向后者学习了。  

   第三,西德现行的体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管是自油还是福利的减少都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不要说别的,看一下现在的希腊,福利减一点,马上就有人上街,而且闹得天翻地覆,更不用说引进东德的制度了。如果硬要这样干,西德就会发生社会动乱,果如此,东德就有可能用强制手段实施统一。东德这么做也可能会乱,就看谁先乱了。  

   以上三种可能都不乐观。可是真正的问题是,我问,莫德罗先生作为左派政党的一个领导,如果这样的现象出现了,你愿意看到吗?  

   众所周知,左翼党现在讲的是敏主社会主义,他们老说福利还不够高,工会还不够强大。如果出现上述状况,那确实是东德吞掉西德,可这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甚至也不是敏主社会主义把自油资本主义给打败了,当然更不是斯大林主义把自油主义打败了,而是血汗工厂把福利国家打败了,野蛮资本主义把敏主社会主义给打败了。  

   最后我说,右派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作为左派,你希望看到这个局面吗?如果你希望,那我没话说,如果你不希望,那么你在这里讲中国-模式有多么值得学习,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后果吗?  

   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考虑的。这些事情在德国并没有发生,所以我把它叫做一个寓言——“昂纳克寓言”。但这个预言虽然在德国没有发生,却在世界范围内上演。

《真理相对:文明的自我溶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支撑西方文明崛起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对真理的追寻、对理性的尊重、以及对信仰的承载。而其中最核心的基石,是对“真理存在”的坚定信念——即便人类无法完全穷尽真理,但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可以逼近的。

正是这种对于“可知真理”的信仰,才催生出现代科学、逻辑体系、法治秩序与敏主制度。因为人相信,有某种高于个人、超越权力、可以争论、也可以验证的东西存在,才有了平等对话的可能,也才有了制度自我修正的空间。

但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蔓延,一种潜移默化却极具毁灭性的语言观悄然形成:

> 真理,是视角的幻觉。
> 一切逻辑,都是文化的偏见。
> 没有绝对,只有叙述。

这种“真理相对”的观念,起初是作为对压迫性话语的反思工具出现,但逐渐蜕变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病毒,开始反噬整个文明自身:

1. **瓦解知识的共识**:如果一切皆是观点,那么科学、历史、伦理就都失去了公共标准,知识的可信度被解构,真假难辨,人人自封“真理拥有者”。

2. **破坏语言的秩序**:语言不再是承载意义、沟通结构的工具,而变成了操控情绪、表达立场、宣泄愤怒的武器。理性讨论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公共空间沦为情绪博弈场。

3. **侵蚀文明的底层结构**:法律失去稳定尺度,道德成为相对之物,教育只谈“感受”,不谈“判断”。整个社会的认知坐标系崩塌,真理沦为意见,秩序被指为压迫,自油与虚无难以区分。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真理被相对化,正义也就失去了方向;当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定义真理时,文明就进入了解构自身的螺旋。**

文明的本质,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科技,而在于能否建立一种高于个人、超越权力、容纳多元而不解构秩序的“共享现实”。

当我们说“真理不可穷尽”,并不意味着“真理不存在”;恰恰相反,**真理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超越我们,却又召唤我们不断逼近。**

正因我们承认人类有限,才更需要坚信真理存在。
正因我们看到语言的不完美,才更应努力捍卫语言的严谨。
正因世界复杂多元,才更不能否定秩序的必要。

“真理相对”不是宽容的体现,而是文明自我瓦解的裂口。

如果没有真理,连反对你的理由都没有。
如果真理只是叙述,文明只能沉入噪声的海洋。

唯有重建对真理的信仰,文明才可能重新找回它的方向感。

这不仅是哲学问题,这是命运问题。贝乐斯微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