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法师和他的因果实录
第一部分关于妙法法师
走近高僧
登山朝圣,除了对大山有魂牵梦萦的向往,叩千年古刹,伴闲云野鹤,访悠悠打坐白云间的苦行僧.走近....再走近....终于看清了,他们修行中如圣如贤,生活中如父如兄.
我们见到了妙法师父,他从洪荒闭锁古风淳的空山中走出,面对滚滚红尘的社会,意志不摧,禅心不染,弘扬佛法,慈悲度人,他是实实在在的法师,他是真真正正的妙法.
他的家史,他的身世,他的德行,他的大愿,他有他为世人惊叹的<现代因果实录>.......... 当年佛子了红尘
彼岸慈悲苦度人
意志深山行大愿
江摇碧浪洗冰轮
禅心固守身何惧
法雨行船水不沉
笑看群生终得救
梵音起处坐无痕
梁子
二00六年六月
于长春
朝圣九华山 结下师徒缘
佛是圣,菩萨是贤,大圣贤非佛菩萨莫属.佛在天上,却将灵性寄予名山大川之间,朝山便成了朝圣.佛在西方,日升东方,于是便紫气东来,西方朝圣."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祈祷,"阿弥陀佛"是光明,向光明祈祷,我佛慈悲,众生皆渴望佛度,其实我们应该问自己是不是可度之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世生命,万点红尘.尘埃不净是我等心不净,佛度有缘人,当知此岸在身,彼岸在心.
物有贵贱,缘有厚薄,机缘巧合,巧者便是缘.有太多的人想朝拜四大名山(九华山,娥眉,普陀,五台)名山大川,千年古刹,包裹了太多人的梦想,由于客观条件等诸原因,许多人只能永远让辉煌在梦想之间.人游不如心游,意动则神游,"心到佛知"不无道理.心不到人到亦枉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缘天缘皆具,还要看佛缘.
缘不可攀,亦不可失,认识妙法师父,正是天缘,地缘,加佛缘. 2006年4月下旬,我随般若居士参拜团赴四大名山朝圣,我是随团记者,一路上手到众居士们的关怀和照顾,每每回想起来,既感谢又感恩.我要对上苍双手合十,道一声:"阿弥陀佛".因为在四大名山朝第一山九华山时,我便遇到了妙法师父.九华山神奇,九朵莲花,八百庙宇,如此殊胜之地乃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
朝山参拜团一般情况下均在寺院挂单,晨钟暮鼓,随众上殿,虽有清规戒律,却正了凡心,端了品行,明了道理.无论在家或出家皆应苦修,方得正果.到九华山的第二天晚上,洗漱完毕,正欲上床休息,团里一路上押车的比丘尼正贤师父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记者快跟我走!"那神情不容我置疑和多问,我们脚步匆忙,途径正殿又七环八绕,曲径回廊,来到一房门前,早有两位年轻的小师父在此等候.室内一法师相貌庄严,盘腿端坐,当正贤告诉我眼前就是妙法师时,我吃惊非小.因为在此之前曾有人如此描述过妙法老和尚:鹤发银须,威中透严,双目微闭,气定神闲,知生死段未来,看三世因果,双目睁开时便历数来者罪与过,不差分毫.老天这哪是妙法和尚,整个一阎罗天子!我曾经读到过专门写妙法师父的<现代因果实录>三本书,书中师父法号尽管有广吕等多种称呼,但我知道都是妙法师父一人,他点化开悟,普度众生,解人危难,救人于苦海,他法眼天相,明察秋毫,是人也是佛,求见者成千上万.他道场众多,云游四方,归期不定,踪迹难寻,人们往往是越见不到越想见,越想见越见不到.我有幸也有缘见到了妙法师父.妙法老和尚并不老,正值壮年,身体笔直,高矮胖瘦适中,目光慈和但炯炯有神,鼻梁秀挺,吐字清晰,语调平缓,说话时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若隐若现,很难让人想到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就是传说中神通广大的妙法老和尚.
师父微笑着递我一杯苦菊茶,轻抿一口,苦香苦香的,茶杆儿浮在水面上,如一叶舟横,优哉游哉.现实中,人心若能如茶,便清和雅静,了无杂念,只需一杯清水,便召示一段人生.所经之地,余处留香,虽优之劣之身份不等,名曰茶便是同宗,一旦流入寺院在沉香,木鱼,古刹,佛经中更沾了佛性有了修行.
清茶和着窗外的月色,手内香茗,眼前高僧,如此清幽之地,真有种"跳脱红尘腕底香"的雅趣.古往今来,酒浊茶清,只有茶才能留僧供佛,这是茶的佛缘,也是茶的德行.妙法师父给我往杯中续水时,我斗胆没有拒绝,室内灯光微弱,我深知师父大德惜福,乐施却节俭.九华月色,水洗一般清亮透明,温润苍凉.室灯愈暗,月色愈明,临窗而坐,轻摇杯中茶水,竟能搅动一轮琼瑶.可谓:印月杯中品月柔,留僧供佛饮风流,一缕清香腾空去,醉醒南天不夜侯!
妙法师父目光慈和地看着我不声不响地闷头饮茶.其实我内心慌得很,从未采访过出家僧人,况且眼前是位高僧大德,我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饮一杯茶换个姿势,换个姿势又饮一杯茶,内心琢磨采用什么样的采访方式,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还是迂回穿插循序渐进.
我乃一俗人免不了庸人自扰,妙法师父乃五眼六通之人(此乃佛家所指的开悟).谁起心动念早在其掌握之中,我也不例外.师父告诉我说:"我不是神,不能保佑谁怎样,但我要依教奉行弘扬佛法,因为佛法是最高境界,是正根正果.只要我们觉悟了,便是佛!学佛最关键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终行不了菩萨道.四大皆空是什么?财,色,名,利.把我空掉,不是将众生放下,众生皆佛,唯我不是.功成名就,既定乾坤位,当思父母恩,学佛修佛是报答父母恩的机会,因为父母是我们最可亲近的佛菩萨.上孝父母,下感众生;众生中有可能就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父母兄弟,我们没有理由不慈悲他们.
愿众生皆成佛.这不是一般的誓愿.师父忧心难过,为什么?因为众生还没有成佛,当今在这末法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做?修行如同爬山坡,有沟也有坎也有魔,千念万念难把握,一念之错梦南轲,时光流水匆匆过,转眼就见夕阳落,此生若不修成佛,黄泉路上见阎罗,刀山火海滚油锅,万种劫难逃不过,业力无边自消磨,劝君轻易莫发火,熊熊烈焰烧功德,后退一步天地阔,吃亏是福苦中乐......
行愿难,难在度人,学佛难,难在修心.妙法师父说现在有很多僧人做一场佛事强调多少钱,将正法搞偏了,结果使如来的道场不能弘法,变相给部分人敛财,这既不是弘法,也不是普度众生.佛法中关键是对众生的态度,佛法无边,法代表法海,海很广阔,容纳百川.真正学佛的人一定要觉悟,出家人是佛子,也是众生的孩子,利益众生,方便众人,如果我们做佛事因为钱的多少而让众生起烦恼,佛的慈悲就是被人为地蒙羞了,只是众生的不幸,也是是佛子的悲哀.
既然众生中有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父母兄弟,那么众生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别人的父母也是我们的父母,众生的恩,也是我们父母的恩.佛教徒应该爱国,爱教,爱众生;知道感恩,懂得报孝.报孝谁?近在父母,远在国家.人身皆为父母生,在家父母即佛,在家不敬父母,敬佛又有何用?国泰民安是佛教徒的心愿,否则修佛都没有好的环境,为了世界和平更为了众生的安宁...........
妙法师父讲完这番话,两眼凝视着窗外,层峦叠嶂的九华山隐于浓浓的夜色中,我从来都认为大山有灵气,直至此时此刻,我方真正理解世间万物皆有佛性.今夜万物生灵听到师父讲法自会生欢喜心的.
初夏九华山,夜晚依旧很凉,月色朦胧,虫声呢哝,我仿佛置身于清凉的秋夜中.我来自于浊清参半的红尘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瓣心香,喜忧共存.面对持大德行大愿的高僧,我不知何时能修得智慧起来,修成正觉,开悟得法.
师父面向窗外,伫立在窗前,晚风撩起他黄色的僧袍.那衣服飘举的瞬间,给人一种羽化升空的感觉,他即使驾鹤西方,也会乘愿再来,因为他放不下众生!他为成千上万人断明因果,开示心智,度化人时不管来属赫赫门庭,还是平民百姓,他一视同仁,有求必应.他从不接受供养,为人慈祥,生活俭朴.他以人格魅力和佛力感召已修建十八座庙,一条公路,两座桥,三所学校并将五个孤儿抚养成人.破旧的僧衣,僧鞋能穿则穿;一粒米饭掉在地上,他弯腰拾起放进口中,对来庙上拿钱供佛做法事的居士,无论来人出10万还是一毛钱,他的态度一视同仁,他会认真诵经不漏一字.他以自己的德行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众生;他慈悲度人,是一位恒顺众生的活佛;他那亦悲亦忧的眼神,饱含着对众生的牵挂;在弘扬佛法的路上,他力尽艰辛,无怨无悔.
大概发现我的思绪有些短路,妙法师父微笑着对我说:"你们历尽辛苦朝山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不是普通游客,因为朝山不是观光旅游,首先要开悟,开悟是第一步,拜菩萨只是一种形式,诚心修才能开悟.众生皆能成佛.每天来朝山拜佛的人漫山遍野,真正修持的凤毛麟角.但就在极少数人中,我依然很欣慰的看到了希望,我们这些法师当为这部分人的虔诚念阿弥陀佛,他们是领头羊,会为众生学佛起很好的带头作用'.
我内心充满了敬意,望着在窗前慢慢踱步的师父,摊开了手中的采访笔记,说句实话,我很渴望妙法师父能同我谈谈因果报应.那些故事是活生生的生活经历,暗藏玄机,妙合天理,有些情节上让人听罢心惊肉跳,拍案叫绝.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先从<现代因果实录>书中知道妙法和尚的.
妙法师父说:关于因果轮回是千真万确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只是时间的快与慢,(我曾在第二次采访师父的时候,亲眼见师父为人断明何种因果,我由衷地赞叹那种神奇)因果与前生今世都有关,前世恶多,今生"果"来得快,改过也能成佛,但不能马上成佛,经过忏悔,改过,将业障去掉,完成这一过程,有的在今生,有的在来世.
望着我执著的眼神,妙法师开解道:"众生是佛,法师不是佛,法师的话是个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认识,不要把法师的话当成佛的旨意.如果有人这样做,那就是愚弄众生,使众生怕得罪佛,致使信佛的人多,真正理解佛的人少;而佛是慈悲度人的,佛法是最高境界,再没有比其更高的拉."